结构幽栖处,江天欲暮时。
翠屏看更好,虚阁坐偏宜。
霞映千峰乱,潮随一棹移。
横空翻暝色,绝岛起孤吹。
倦鸟投林速,归云到峡迟。
喜看群动息,觉与众缘遗。
忽忽浮生事,悠悠千古思。
且将娱晚兴,聊复撚吟髭。
胜事君多会,高情我最知。
愧非陶谢手,细写入新诗。
结构幽栖处,江天欲暮时。
翠屏看更好,虚阁坐偏宜。
霞映千峰乱,潮随一棹移。
横空翻暝色,绝岛起孤吹。
倦鸟投林速,归云到峡迟。
喜看群动息,觉与众缘遗。
忽忽浮生事,悠悠千古思。
且将娱晚兴,聊复撚吟髭。
胜事君多会,高情我最知。
愧非陶谢手,细写入新诗。
此诗《晚宜楼》由明代诗人孙承恩所作,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诗人独坐于幽静楼阁中,欣赏江天美景的情景。全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深思。
首联“结构幽栖处,江天欲暮时”,开篇即点明地点与时间,楼阁隐匿于幽静之处,江天即将黄昏,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接着,“翠屏看更好,虚阁坐偏宜”两句,通过视觉与感受的对比,强调了此处环境的宜人,翠绿的屏障增添了几分生机,空旷的楼阁则更显清幽。
颔联“霞映千峰乱,潮随一棹移”,进一步描绘了傍晚时分的动态美,霞光映照在连绵的山峰上,显得错落有致;江潮随着划桨声缓缓移动,动静结合,展现出大自然的和谐与壮丽。颈联“横空翻暝色,绝岛起孤吹”,通过“翻”、“起”二字,生动地描绘了夜幕降临,空中弥漫着沉寂的暮色,远处孤岛上似乎传来悠扬的笛声,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神秘的意境。
尾联“倦鸟投林速,归云到峡迟”,以“倦鸟”与“归云”的形象,象征着生命的归宿与流转,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感慨。最后,“喜看群动息,觉与众缘遗”,诗人欣喜于万物皆归于平静,内心也超脱了尘世的纷扰,达到了心灵的宁静与解脱。“忽忽浮生事,悠悠千古思”,诗人感叹人生的短暂与无常,思绪飘渺至千古,体现了对生命意义的深邃思考。“且将娱晚兴,聊复撚吟髭”,在这样的时刻,诗人选择以诗歌来寄托情感,享受这份难得的宁静与美好。“胜事君多会,高情我最知”,表达了诗人对志同道合者的向往,以及对自己高尚情怀的自许。“愧非陶谢手,细写入新诗”,诗人谦逊地表示自己虽非陶渊明、谢灵运那样的大诗人,但仍尽力将这份感悟融入新的诗作之中。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洞察力,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
摇落郊园九月余,秋山今日喜登初。
霜林着色皆成画,雁字排空半草书。
面檗才交情谊厚,孔方兄与往来疏。
塞翁得失浑无累,胸次悠然觉静虚。
记笙歌茂苑,绣锦吴歈,京样风流。
夜弛金吾令,正笼纱竟陌,雾暖春柔。
翠蓬阆府移下,花影一天浮。
任画管催更,玉绳挂晓,犹醉西楼。
回头事如梦,奈杜牧多情,难忘扬州。
小雨重门闭,但檐花敲句,灯影笼愁。
黛云暗锁妆镜,不是玉娥羞。
怕倦客今宵,凭栏见月怀旧游。
崖谷摇落尽,银海眩花生。
霏霏漾漾,闭门三日断行人。
我欲寻幽无路,但见砌平凹凸,粲粲尽堆琼。
片片匀如剪,散入马蹄轻。梅索笑,竹含贞,酒频倾。
矜香斗色,鼻塞无孔眼瞠瞠。
昔则寒林水墨,今则瑶台琪树,奇妙孰能名。
起舞歌白雪,聊聊我幽情。
水连天碧,更山光蘸绿,春醅初泼。
不尽长淮平似掌,漠漠乱云堆雪。
彩笔留诗,画船载酒,曾醉沙头月。
胜游历历,输他鸥鹭能说。
犹念歌吹楼西,执红牙度曲,那时留别。
一片离愁天共远,目送征鸿明灭。
杨柳春初,梅花雪后,旧梦还消歇。
多情如许,教人添几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