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烘晴日。凭槛望、万井烟光如织。
击筑声沉,金台砌冷,依然秋色。
檀树影参差、正满目觚棱丹碧。都付与、登高客。
看丛菊郊原,夕阳宫阙,可有柴桑送酒,龙山邀屧。
寂历。风烟似昔。空搔首、古今陈迹。
江天组练,水犀楼橹,何时休息。
碣石馆重开谈天、又见词人集。题遍乌丝斑笔。
群醉向垆头,千载旗亭无恙,点缀河山萧瑟。
雨后烘晴日。凭槛望、万井烟光如织。
击筑声沉,金台砌冷,依然秋色。
檀树影参差、正满目觚棱丹碧。都付与、登高客。
看丛菊郊原,夕阳宫阙,可有柴桑送酒,龙山邀屧。
寂历。风烟似昔。空搔首、古今陈迹。
江天组练,水犀楼橹,何时休息。
碣石馆重开谈天、又见词人集。题遍乌丝斑笔。
群醉向垆头,千载旗亭无恙,点缀河山萧瑟。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初晴的秋日景象,诗人倚靠栏杆远眺,万家炊烟袅袅,如织锦般美丽。古老的击筑声低沉,金台显得冷峻,秋意浓厚。檀树影子斑驳,映照着宫殿的红墙绿瓦,这一切都成为登高者的赏景之物。
接着,诗人将视线投向远方,丛菊盛开在郊原,夕阳下皇宫若隐若现,想象中柴桑有人送来美酒,龙山也似乎邀请游人漫步。然而,此刻的寂静和风烟,唤起诗人对往昔的感慨,他徒然抚头,感叹历史的沧桑。江天如练,战船楼橹,诗人期盼和平宁静的一天。
最后,诗人设想碣石馆再次聚会,文人墨客畅谈,他们在画屏上题诗作赋,尽管时光流转,千年的旗亭依旧,为这萧瑟的江山增添了几分人文气息。整首诗以登高赏景为契机,融入了历史怀古和对和平的向往,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