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卷缣缃百尺台,白蘋风起对衔杯。
窗中日抱吴山下,座里天浮震泽来。
秋兴赋成聊偃仰,河渠书就一徘徊。
无誇太乙当年事,已见寒光属上台。
万卷缣缃百尺台,白蘋风起对衔杯。
窗中日抱吴山下,座里天浮震泽来。
秋兴赋成聊偃仰,河渠书就一徘徊。
无誇太乙当年事,已见寒光属上台。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读书场景。首句“万卷缣缃百尺台”,以“万卷”形容书籍之多,“百尺台”则展现出了读书之所的高大与宽敞,营造出一种知识的海洋和精神的高地。接着“白蘋风起对衔杯”,将自然界的微风与诗人手中的酒杯巧妙结合,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暗示了诗人的闲适与雅趣。
“窗中日抱吴山下,座里天浮震泽来”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阳光和天空赋予情感,仿佛它们在拥抱远处的吴山,又像是从震泽中浮起,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和空间感。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寓意着知识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秋兴赋成聊偃仰,河渠书就一徘徊”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秋兴”和“河渠”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历史的深思。诗人完成了一篇关于秋天的赋作,暂时放下笔,享受片刻的宁静;同时,他也在思考着历史的长河,心中充满了对知识的追求和对过去的回味。
最后,“无誇太乙当年事,已见寒光属上台”两句,诗人借古喻今,表达了对过去辉煌成就的谦逊态度,同时也预示着未来的希望和成就。这里的“太乙”可能指的是古代的帝王或贤者,而“寒光属上台”则暗示了知识和智慧的光芒将照亮未来的道路。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读书场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自然、历史和未来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知识的热爱与追求。
雨昏南浦曾相对,雪满荆州喜再逢。
有子才如不羁马,知君心是后凋松。
閒寻书册应多味,老傍人门似更慵。
何日晴轩观笔砚,一樽相属要从容。
潇洒江梅,向竹梢稀处,横两三枝。
东君也不爱惜,雪压风欺。
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佳期。
惟是有、南来归雁,年年长见开时。
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何处似,茅舍疏篱。
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
微云淡月,对孤芳、分付他谁。
空自倚,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
唐虞重逸人,束帛降何频。
风俗因君厚,文章至老淳。
玉田耕小隐,金阙梦高真。
罢钓轮生蠹,慵冠鉴积尘。
饵莲攀鹤顶,歌雪扣琴身。
墨妙青囊秘,丹灵绿发新。
岭霞明四望,岩笋入诸邻。
几姓簪裾盛,诸生礼乐循。
朝廷唯荐鹗,乡党不伤麟。
吊古夫差国,怀贤伍相津。
剧谈来剑侠,腾啸骇山神。
有客瞻冥翼,无端预荐绅。
未能忘帝力,犹待补天均。
早晚功名外,孤云可得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