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度十年庚午冬,一弹指顷此重逢。
众春雨后春光好,却爱苍苍百尺松。
前度十年庚午冬,一弹指顷此重逢。
众春雨后春光好,却爱苍苍百尺松。
这首诗是清朝诗人弘历所作的《众春园杂咏叠旧作韵(其一)》。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时光流转与自然景物的变化,展现出诗人对时间流逝和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
首句“前度十年庚午冬”,开篇即点明了时间跨度,将读者带入一个遥远的时空背景之中。庚午冬,不仅指出了具体的年份和季节,也暗示着岁月的更迭和回忆的深沉。接下来,“一弹指顷此重逢”一句,运用了佛教中的“弹指”概念,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短暂与瞬间的重逢,既突显了相聚的珍贵,又蕴含了对时光飞逝的感慨。
“众春雨后春光好”,承上启下,描绘了一幅雨后春光明媚的画面。这里的“众春”可能指的是众多的春天,或是诗人对美好春日的泛称。雨后的清新与生机勃勃的春光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这一句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珍惜之情。
最后一句“却爱苍苍百尺松”,则将视角转向了自然界的另一面——坚韧不拔的生命力。百尺松,象征着历经风雨依然挺立的坚强意志,与前文的春光形成对比,展现了自然界中不同生命形态的美。这不仅是对松树本身的赞美,也是对生命力顽强、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精神的颂扬。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时间、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思考与感悟,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
诗王本在陈芳国,九夜扪之麟篆熟,声振扶桑享天福。
文章亦不尽,窦子才纵横。
非尔更苦节,何人符大名。
读书云阁观,问绢锦官城。
我有浣花竹,题诗须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