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事柴扉尽日閒,懒情幽兴每相关。
却嫌新笋都成竹,遮过门前一半山。
无事柴扉尽日閒,懒情幽兴每相关。
却嫌新笋都成竹,遮过门前一半山。
这首诗描绘了园居生活中的闲适与慵懒之感,以及对自然生长的细腻观察。首句“无事柴扉尽日閒”点明了诗人生活的状态——在没有繁琐事务打扰的日子里,门扉紧闭,享受着悠闲自在的时光。接着,“懒情幽兴每相关”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周围环境的敏感,即使是最微小的情感波动,也能触动他内心深处的幽思。
后两句“却嫌新笋都成竹,遮过门前一半山”,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新长出的竹笋视为“嫌怨”,因为它们的生长使得原本可见的山景被遮挡了一半。这一细节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关注,也暗示了他对生活变迁的感慨。竹笋的成长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更迭,而“遮过门前一半山”则可能寓意着美好事物的暂时隐没,或是对过去景色的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园居生活中的闲适与思考,以及对自然与时间的深刻感悟。
玉树生埋,香钩殉葬,人间无限伤心。
听山阳邻笛,泪破衣襟。
长忆连床对酒,灯影里、浅笑微吟。
斯人死,坐看卿辈,谁是知音。追寻。
天边去也,盼十二楼中,雁断鱼沉。
甚风吹环佩,梦倚瑶琴。
依旧璧人一对,携手处、翠袖花簪。
应叹我,关山摇落,鬓发萧森。
绿醑方浓,黄花未谢,后堂深处张筵。
歌钟舞袖,轻暖小春天。
犹忆尚书曳履,九重识、风度嶷然。
归田后,行年七十,步屧若飞仙。
翩翩绕膝下,凤毛麟角,璧合珠联。
更闲吟新句,小擘蛮笺。
客至频开东阁,浑不数、座上三千。
趋庭日,折冲樽俎,潭笑息烽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