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水争分路转迷,桄榔椰叶暗蛮溪。
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
五月畲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
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
岭水争分路转迷,桄榔椰叶暗蛮溪。
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
五月畲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
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岭南地区行走时所见所感的景象。"岭水争分路转迷",开篇即设定了一个迷茫而曲折的山水环境。紧接着,“桄榔椰叶暗蛮溪”则展现出一种热带或亚热带地区特有的植物景观,其中“桄榔椰叶”营造了一种浓密和遮蔽的感觉,"暗蛮溪"则透露出溪流幽深,甚至有些许神秘。
随后,“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一句,则进一步描绘了旅人在这片土地上的不适与不安。"毒雾"和“蛇草”暗示了一种潜在的危险,而“沙虫”则可能是指某种生活在沙地中的昆虫,它们的存在让旅人感到不适,需要"避燕泥"以寻求庇护。
诗人接着写道:“五月畬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这里,“五月”可能暗示着季节,而“畬田收火米”则是当地特有的农业活动,即通过焚烧来清理土地。"三更津吏报潮鸡"则描绘了一种紧张的工作场景,"三更"指夜晚的第三个时辰,"津吏"可能是负责渡口的人员,而“报潮鸡”则是一种报警工具,用来提醒人们潮汐的变化。
最后,“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深切思念。"不堪肠断"形容心情之苦痛,而“思乡处”则直接点出这种情感的对象。"红槿花中越鸟啼","红槿花"可能是指某种红色的花朵,而“越鸟啼”则可能是一种特定地区的鸟类或其叫声,这里它们共同构成了诗人乡愁的一部分。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岭南地理环境和当地风俗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与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