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王本在陈芳国,九夜扪之麟篆熟,声振扶桑享天福。
- 拼音版原文全文
石 文 诗 唐 /杜 甫 诗 王 本 在 陈 芳 国 ,九 夜 扪 之 麟 篆 熟 ,声 振 扶 桑 享 天 福 。
- 鉴赏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之手,是其著名的《石壕吏》一诗中的片段。整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官职上的一番感慨,表达了对国家和百姓深厚的情感。
“诗王本在陈芳国”中,“诗王”指的是杜甫自称,他以自己为诗歌之王;“本在陈芳国”则说明他曾经担任的官职是陈州(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的长官,负责地方行政。
接着“九夜扪之麟篆熟”,“九夜”可能象征着诗人深夜为民操劳至久,“扪之麟篆熟”则是比喻诗人用心良苦地处理政务,就如同煮熟了美味的麟肉一样。
最后“声振扶桑享天福”,这里的“声振”指的是诗人的德行和政绩被人们传颂;“扶桑”是古代中国对太阳的别称,意在比喻诗人像太阳一样光照大地;“享天福”则表明诗人因其清廉和善政而得到上天的庇佑与祝福。
此句诗展示了杜甫作为一位负责任的官员,以及他对国家和百姓的深切关怀。通过这些词语,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在任期内努力工作、清正廉洁,并且为民造福,最终得到人们赞誉和神灵庇护的情景。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垓下行
咸阳原上失秦鹿,戍夫入关竞驰逐。
君王自负十尺躯,傍人更讶重瞳目。
横行按剑一何威,叱咤四海随指挥。
诸侯西向受金印,壮士东归尽锦衣。
阴陵道中夜失援,垓下孤军独迎战。
百万王师来震天,八千子弟随飞电。
自言百战当一身,宁知一败损威神。
美人帐下看无主,骏马江边弃与人。
楚歌声高暮云伫,孤灯对酒惨不语。
盖世英雄力拔山,一夕悲哀泪如雨。
君不见三军缟素行负戈,乌江不渡愁风波。
古来失道众所弃,父老虽怜将奈何。
题濯足图寿陈隐翁
尹山山下湖水浮,仙人高居湖上头。
岁取灌田供薄饭,时来濯足弄扁舟。
尘埃濯尽玉体清,手攀琼树踏云行。
子孙学文兼学稼,咫尺不入夫差城。
我心爱之恨莫从,茑萝空思附长松。
遥持海上千年酒,寄向湖东七十峰。
辱泾川公惠诗谈止足之分奉答三章·其二
泾公鼎鼐器,一德调咸酸。
委身奉明主,即事恒披肝。
云龙际嘉会,鱼水投至欢。
秉笏四十载,寸衷晚逾丹。
班马记言笔,房杜进贤冠。
所至见挺直,凛凛奸谀寒。
朅来守留京,建节上将坛。
军容一时肃,政蠹随手刊。
遂令鸿雁居,悉远豺狼患。
翻然忆莼鲈,匪谓伤秋残。
叩阍累十疏,缨冕先自燔。
止足不殆辱,永怀伯阳言。
回驾太勇决,何啻如转丸。
至今四海心,忽忽忧危安。
嗟予愧河伯,谬向东海观。
时沾勺水益,已足盈盂盘。
曲士束小教,语大固所难。
且愿待函丈,日听歌虞轩。
至灌阳平赋作
我闻黄虞民,罔识官师名。
老翁被素发,壤歌如孩婴。季世广法令,民心始忡?。
马牛急租税,鸡犬纷斗争。
兹邑苦穷僻,曾巘纾荒城。
谓云华胥国,颇遂桃源耕。
咨诹逮幽隐,转痛闾阎情。
山深吏治猛,里胥日纵横。
执热不以濯,煎膏难及明。
府帖增新役,赋籍何由平。
水枯网罟乱,孰使鱼不惊。
投笔坐长叹,泪下沾緌缨。
广狱成还南昌候子十首·其六
夕栖瑞洪渚,遥览渚北山。
相传洪崖子,乘云自此间。
履迹今尚存,其人邈莫攀。
粤余登征途,频年涉间关。
毁誉一婴心,寤言多所叹。
于兹诚踟蹰,振衣蹑前峦。
浲水莽浩浩,惊风荡回川。
欲济惜无梁,飙轮傥中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