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王内人琵琶引》
《王内人琵琶引》全文
唐 / 李群玉   形式: 古风

檀槽一曲黄钟羽,细拨紫云金凤语。

万里胡天海塞秋,分明弹出风沙愁。

三千宫嫔推第一,敛黛倾鬟艳兰室。

嬴女停吹降浦箫,嫦娥净掩空波瑟。

翠幕横云蜡燄光,银龙吐酒菊花香。皓魄翻。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wángnèirényǐn
táng / qún

táncáohuángzhōngyúnjīnfèng
wàntiānhǎihánqiū

fēnmíngtánchūfēngshāchóu
sānqiāngōngpíntuīliǎndàiqīnghuányànlánshì

yíngtíngchuījiàngxiāochángéjìngyǎnkōng
cuìhéngyúnyànguāng

yínlóngjiǔhuāxiānghàofānxiàquē

注释
檀槽:古时弦乐器的共鸣箱。
黄钟羽:古代五音之一。
紫云:紫色的云彩,象征高雅。
金凤:凤凰,象征吉祥。
胡天海塞:指边疆地区。
风沙愁:形容边塞生活的艰辛和愁苦。
宫嫔:宫廷嫔妃。
黛:女子眉毛的颜色。
兰室:兰花般的居室,形容华美。
嬴女:指秦始皇的女儿,这里泛指秦代女性。
嫦娥:月宫仙女。
蜡燄光:烛火的光芒。
菊花香:菊花的香气。
皓魄:明亮的月亮。
翻译
一曲檀槽奏响黄钟羽调,轻柔拨动紫云中的金凤之音。
在万里胡天与边塞的秋天,清晰地弹出了风沙带来的哀愁。
众多宫妃中她被誉为第一,黛眉轻敛,鬟发如兰,身处华丽的宫殿。
秦女停止吹奏河畔的洞箫,嫦娥静静地收起空中的瑟音。
绿色帷幕上烛光摇曳,银龙喷洒出菊花的香气。明亮的月轮翻转。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女词人李群玉的《王内人琵琶引》。诗中通过对琵琶演奏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檀槽一曲黄钟羽,细拨紫云金凤语。”檀槽指的是古代乐器中的横吹管弦乐器,这里用来比喻琵琶;黄钟羽是古代音乐中的一个调,意味着音色高昂而清丽。紫云金凤语形容演奏时的旋律优美如同紫云间金凤鸣叫。

“万里胡天海塞秋,分明弹出风沙愁。”这里通过对边疆秋景的描绘,表现了边塞将士的孤独和思乡之情。万里胡天指的是遥远的北方边疆;海塞秋形容边塞地区的萧瑟秋色;分明弹出风沙愁则是说琵琶演奏中流露出的不仅是乐音,更有掺杂其间的情感。

“三千宫嫔推第一,敛黛倾鬟艳兰室。”这里用来形容内宫佳人中的佼佼者以琵琶技艺冠绝。三千宫嫔指的是皇宫中众多的女子;推第一表明在无数佳人中脱颖而出;敛黛倾鬟艳兰室则是形容她的妆饰和居所都显得格外华丽。

“嬴女停吹降浦箫,嫦娥净掩空波瑟。”这两句通过对古代美女的描绘,表达了音乐之美。嬴女指的是古代传说中善于吹箫的女子;降浦箫形容其箫声如同天籁;嫦娥净掩空波瑟则是用月宫中的嫦娥仙子来比喻琵琶演奏出的音色纯净而清澈。

“翠幕横云蜡燄光,银龙吐酒菊花香。”这两句通过对场景的描绘,表达了音乐所带来的美好氛围。翠幕横云形容窗外云彩如同翠绿色的帷幕;蜡燄光则是指烛光摇曳;银龙吐酒菊花香则是用来比喻琵琶声中流露出的一种醉人的美好。

“皓魄翻。”这句作为结束,形容音乐的高潮,如同皓月之下波涛翻腾。

作者介绍
李群玉

李群玉
朝代:唐   字:文山   籍贯:唐代澧州   生辰:808~862

李群玉,唐代澧州人,极有诗才,“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但他“一上而止”,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
猜你喜欢

送王文英典籍致仕归金华·其三

都门垂柳绿毵毵,风捲飞花送别骖。

归去光荣照闾里,姓名犹载旧官衔。

(0)

同文度冀成秋夜有怀从善仲举·其二

江边寂寞颜回宅,城里迢遥张仲居。

想见近年尘事绝,人来不寄一行书。

(0)

同文度冀成秋夜有怀从善仲举·其一

静夜聊为江上吟,江云漠漠水沉沉。

惟应黄鹤楼前月,照见离人万里心。

(0)

题竹赠闽士且却其绣段·其二

种竹隔流尘,清阴满户庭。

自公有閒暇,常对岁寒青。

(0)

题梅

不但魁众芳,高洁无比儗。

商鼎论调羹,何曾及桃李。

(0)

题卓迪山水二幅·其二

青山草庐下,萧散绝纤尘。

曳杖彼谁子,知皆尘俗人。

(0)
诗词分类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诗人
李从善 嵇璜 鲍令晖 李元度 裴秀 傅尧俞 孔绍安 王播 范泰 林外 何晏 陈沆 范传正 钦叔阳 刘孝孙 琴操 张嘉贞 王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