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雪初消银月单。疏疏浮竹影、矮红阑。
梅花梦事落孤山。禁人处,霜重鼓声寒。
留取晓来看。斑帘低小阁、烛花残。
一帆明月去沧湾。空相忆,雪浪月痕翻。
薄雪初消银月单。疏疏浮竹影、矮红阑。
梅花梦事落孤山。禁人处,霜重鼓声寒。
留取晓来看。斑帘低小阁、烛花残。
一帆明月去沧湾。空相忆,雪浪月痕翻。
这首《小重山》是宋代词人曾原一的作品,描绘了冬日清晨的景象。开篇“薄雪初消银月单”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雪后新月的清冷画面,暗示了夜晚的寂静和早春的气息。接着,“疏疏浮竹影、矮红阑”通过描绘稀疏的竹影和矮矮的红色栏杆,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寂寥的氛围。
“梅花梦事落孤山”一句,借梅花寓言,表达了词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在孤山这样的僻静之地的孤独感。“禁人处,霜重鼓声寒”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寂静,鼓声的寒意更显凄清,反映出词人心境的落寞。
下片转而写到期待中的早晨,“留取晓来看”,词人期待着黎明的到来,希望能看到更多的美景。“斑帘低小阁、烛花残”描绘了室内的情景,帘幕低垂,烛光摇曳,显示出词人独处的孤独与期待。最后,“一帆明月去沧湾”以帆船带着明亮的月色驶向远方的海面,象征着词人的思绪飘向远方,而“空相忆,雪浪月痕翻”则表达了词人对远方的思念之情,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深深怀念。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冬日景色,融入了词人的孤独与怀旧情绪,展现出宋词婉约深沉的特点。
对剑花凝,笳叶卷,天宇尘清声肃。
楼船催解处,正日戈夕照,风旗西矗。
虎战龙争,人非地是,形势昔雄三国。
景升今何在,怅婆娑老子,奚堪荆牧。
岂自古常言,力宁斗智,智宁如福。西征非太速。
奈臣职、难负君王嘱。
嗟往事、祁山抗表,剑阁刊铭,祗成堕甑并空轴。
喜听平安信,岂止为、区区一竹。蚊蚊类、笑谈逐。
玉关归老,不愿封侯食肉。愿还太平旧蜀。
拟龙山、把酒酹西风,西风苦无情。
似秋容不受,骚人登眺,特地悭晴。
依稀两三过雁,何处是方城。
目断危楼外,山远烟轻。
且对黄花一笑,叹浮生易老,乐事难并。
唤遏云低唱,檐溜任霏铃。
问何如、乌纱折角,把芳名、盖取晋参军。
东篱下,阴晴不管,输与渊明。
久识屏山面,今朝得胜游。
桥梁横古渡,树影倒中流。
风定春樯度,烟轻晚市收。
凭栏谁领解,一鹭点沙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