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登阆州锦屏》
《登阆州锦屏》全文
宋 / 李曾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久识屏山面,今朝得胜游。

桥梁横古渡,树影倒中流。

风定春樯度,烟轻晚市收。

凭栏谁领解,一鹭点沙洲。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dēnglángzhōujǐnpíng
sòng / céngbǎi

jiǔshípíngshānmiànjīncháoshèngyóu

qiáoliánghéngshùyǐngdǎozhōngliú

fēngdìngchūnqiángyānqīngwǎnshìshōu

pínglánshuílǐngjiědiǎnshāzhōu

注释
屏山:可能是山水画中的屏风或者实际的山景,代指诗人熟悉的景色。
胜游:优美的游览,愉快的旅行。
古渡:历史悠久的渡口。
中流:水流中央。
春樯:春天的船帆,可能暗示着季节和航行。
晚市:傍晚的集市,描绘出日落时分的市井生活。
凭栏:靠着栏杆,观赏风景。
一鹭:一只白鹭,象征着宁静和自然。
沙洲:水边的沙滩或小岛。
翻译
长久以来我已熟悉了屏山的景色,今天终于有机会畅游一番。
桥梁横跨在古老的渡口,树影倒映在水流之中。
微风停歇时,春风吹动船帆过江面,傍晚炊烟稀薄,市场收摊了。
倚靠栏杆,有谁能理解这美景,只有一只白鹭落在沙洲上。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山水风光图。"久识屏山面,今朝得胜游"表达了诗人对这个地方久有所知,但今天才真正有机会来此游览,"得胜"一词含有一种喜悦之情。

"桥梁横古渡,树影倒中流"写出了桥和河水交错的景象。"桥梁横古渡"给人以静谧稳重的感觉,而"树影倒中流"则是对光与影变化的一种描绘,展示了自然界的宁静美。

"风定春樯度,烟轻晚市收"进一步渲染出一个平和、温馨的景象。春天的风已经平息,水中的倒影清晰可见,而傍晚时分,轻薄的烟雾笼罩着市场,这一切都在诉说着一天即将结束的情景。

"凭栏谁领解,一鹭点沙洲"则是诗人站在桥边,感慨万千。"凭栏"表达了倚靠栏杆的动作,而"谁领解"则是在问谁能理解这种情怀。一只鹭在沙洲上留下一点痕迹,这或许是对孤独或者寂寞心境的一种象征。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平和,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之情。

作者介绍
李曾伯

李曾伯
朝代:宋   字:长孺   号:可斋   籍贯:要亦戛戛异   生辰:1198年-1268年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猜你喜欢

挽霍元方处士七首·其三

伾山英气降鸿儒,一病光阴隙过驹。

医俗主人辞劲竹,吊亡高士致生刍。

牙签架上遗经史,宝墨床头卷画图。

莫怪挽诗多惨切,白杨风雨夜台孤。

(0)

寄题太和宰赵嘉言勤民二图·其二

□民勿视作□□,勉力耕桑贵及时。

上古□□犹画像,老夫喜赠二篇诗。

(0)

寿栎堂前小山峰凌霄花盛开葱茜如画因名之曰凌霄峰·其二

山容花意各翔空,题作凌霄第一峰。

门外轮蹄尘扑地,呼来借与一枝筇。

(0)

太师陈文恭公挽词·其三

圣父咨当璧,元臣预断金。

玉衡宾舜日,黄屋遂尧心。

国定功无迹,身闲病已深。

旌忠有谟训,碑榜照来今。

(0)

苏幕遮.回廊听鞋底声

月初沉,星欲滴。一带回廊,曲曲犹能觅。

暗数栏杆应六七。听遍行踪,不是伊家屧。

步偏那,行转怯,似待如迎,却是来时节。

半晌消停怜窄窄。两瓣轻莲,晓起看无迹。

(0)

鹧鸪天.绣苑

绣苑晴光尽日佳。更无愁思望天涯。

名花结果春前定,小鸟姻缘枝上谐。

缠锦带,脱金钗。秋千架子近香街。

綵绳握处开裙衩,多少香风正入怀。

(0)
诗词分类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诗人
朱浙 袁绶 贡师泰 郭辅畿 王镃 何振岱 周是修 仲并 李时勉 俞彦 王松 张家玉 沈遘 袁燮 黄燮清 王士禄 贡奎 郑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