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章连凤阙,蔼蔼入云烟。
除庭发槐柳,冠剑似神仙。
满衢飞玉轪,夹道跃金鞭。
平明尘雾合,薄暮风云骞。
定交太学里,射策云台边。
执事一朝谬,朝市忽崩迁。
破家徒徇国,力弱不扶颠。
危机空履虎,击恶岂如鹯。
成师凿门去,败绩裹尸旋。
收魂不入斗,抱景问穹玄。
开颜何所说,空忆平生前。
闭门穷巷里,静扫咏归田。
建章连凤阙,蔼蔼入云烟。
除庭发槐柳,冠剑似神仙。
满衢飞玉轪,夹道跃金鞭。
平明尘雾合,薄暮风云骞。
定交太学里,射策云台边。
执事一朝谬,朝市忽崩迁。
破家徒徇国,力弱不扶颠。
危机空履虎,击恶岂如鹯。
成师凿门去,败绩裹尸旋。
收魂不入斗,抱景问穹玄。
开颜何所说,空忆平生前。
闭门穷巷里,静扫咏归田。
这首《建除诗》是南北朝时期诗人沈炯所作,描绘了建章宫与凤阙相连,云烟缭绕的壮丽景象。诗中通过“除庭发槐柳,冠剑似神仙”一句,展现了宫殿内外的繁华与庄严,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接着,“满衢飞玉轪,夹道跃金鞭”描绘了道路两旁车马如织,金鞭跳跃的热闹场景,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景象。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转而抒发了对朝代更迭、世事无常的感慨。“平明尘雾合,薄暮风云骞”以晨昏交替的自然景象隐喻了政治局势的动荡与变化。诗人回忆起在太学结交好友、在云台射箭比武的往事,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当前处境的无奈。
“定交太学里,射策云台边”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知识的追求和对军事才能的向往,也暗示了他曾经的理想与抱负。然而,“执事一朝谬,朝市忽崩迁”,一句转折,揭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以及个人命运在历史洪流中的渺小与脆弱。
“破家徒徇国,力弱不扶颠”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兴衰和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即使付出一切努力,也无法改变命运的残酷。接下来,“危机空履虎,击恶岂如鹯”则进一步强调了个人力量的局限性,即使面对困难与挑战,也往往感到无力回天。
最后,“成师凿门去,败绩裹尸旋”描绘了战争的残酷与牺牲,无论是胜利还是失败,都伴随着生命的代价。诗人感叹“收魂不入斗,抱景问穹玄”,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追问,以及对宇宙真理的渴望。尽管面对生死与成败,诗人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憧憬,“开颜何所说,空忆平生前。闭门穷巷里,静扫咏归田”,表达了在困境中寻找心灵慰藉的决心,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个人命运以及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酒令灯前试。拍阑干、明挑暗逗,任郎游戏。
鸳梦方长莲漏短,再展蟆更一擂。
凭默数、星杓躔次。
二十八翻红友曲,恰四分、取一为名字。
八六子,好昆季。天孙襄驾河滨止。
愿朝朝、卯时到酉,个侬欢喜。
山是牡丹城里好,分与眉峰远翠。
休错认、崔娘廿四。
若与五郎成二美,把多生、昙果今生记。
读诗者,三分是。
百花落尽,只榜眼、莲花长好。
甚老去张郎,脸霞红褪,犹著白衣待诏。
千岁辽东霜翎鹤,算十倍、雪儿难老。
嗟碧海有桑,华池无藕,损人怀抱。偷照。
瑶池翠水,宛然风貌。
想玉蝀桥边,十全天子,曾见风清月晓。
千朵鲜明,南宫夜景,一旦玉荷如扫。
且拾取、旧日琪花一片,佛前微笑。
湖石玲珑,苔枝偃蹇,朝来庭院寒峭。
碎点轻黄,横簪高髻,最识道家妆好。
水仙为伴,彷佛见、藐姑风貌。
宫镜愁窥,半额传真,试将分照。帘幕翠钩四绕。
兽炉温、绮筵开了。回忆巡檐孤咏,索伊同笑。
密缀金铃恨小。怕未似、春幡护花巧。
错认狂蜂,幽香自抱。
霁景明媚。画栏槛、慵孤倚。
燕栖旧宇,蜂喧午枕,随分游观,万感交起。
去年相并小楼中,正烂漫、倚红偎翠。
窥晓妆、罗幕风轻,镜奁开、写春衫眉意。
脸霞微晕羞桃李。恨芳节、凋蘦易。
渭城饯别河桥,眺远海思云,愁浩渺千里。
乱花飞絮极飘飏,料都做、两边清泪。
拣垂杨、手结烟条,万千丝、祗情丝难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