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结蒲团禅板缘,黄梅衣钵问谁传。
弥天北秀经三藏,旷劫南能偈一篇。
梦幻固知无起灭,虚空安得有中边。
无人语此闻君至,急著衣裳倒且颠。
学结蒲团禅板缘,黄梅衣钵问谁传。
弥天北秀经三藏,旷劫南能偈一篇。
梦幻固知无起灭,虚空安得有中边。
无人语此闻君至,急著衣裳倒且颠。
这首宋诗是曾丰所作,题为《余出疏语示陈伯英伯英勉予读传灯录诸书因用罗子琳韵挑伯英要看一转语》。诗人以禅宗修行和佛法传承为背景,表达了对佛法深邃哲理的理解和个人修行的体验。
首句“学结蒲团禅板缘”描绘了诗人学习禅修的生活状态,以蒲团为坐具,专注于禅定修行。次句“黄梅衣钵问谁传”则暗示了禅宗师徒间的衣钵相传,强调了佛法的传承重要性。
第三句“弥天北秀经三藏”中的“弥天”形容佛法广大,“北秀”可能指北地高僧,这里表示佛法深厚渊博。而“经三藏”则意味着经过多位高僧的讲解和传承。第四句“旷劫南能偈一篇”则以“旷劫”形容时间之长,“南能”可能是另一位著名禅师,此处强调佛法历经久远,有一篇重要的偈语流传。
第五、六句“梦幻固知无起灭,虚空安得有中边”进一步阐述了佛教的空性和无边界的观念,认为梦境般的一切皆无常,虚空本无内外之分。
最后两句“无人语此闻君至,急著衣裳倒且颠”以口语化的表达,形象地写出诗人期待与陈伯英交流佛法的心情,希望他能迅速阅读佛典,甚至有些迫不及待,显得亲切而生动。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含禅意,体现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入理解和对传承的重视,同时也流露出与友人共研佛法的喜悦之情。
江赴海意虎视眈,自来天堑限北南。
湔氐遥源达溟渤,至此馀十之二三。
方壶员峤谁则到,徒称火枣将冰蚕。
咫尺仙山一帆力,不游可怀日后惭。
石?峭拔潮影退,俯栏可以窥深潭。
便命黄头发青雀,江天春物方清酣。
忽怀玉局曾游目,中江长老谈乡谈。
豪吟静悟两寥寂,祗饶松竹笼虚龛。
山蔬可以为清供,岂必烧猪方觉甘。
纸帐困眠明便去,金山留带还嫌贪。
片时揽胜兼望古,幽情畅矣归云堪。
剪波顷刻济北固,岩端更问萧公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