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余出疏语示陈伯英伯英勉予读传灯录诸书因用罗子琳韵挑伯英要看一转语》
《余出疏语示陈伯英伯英勉予读传灯录诸书因用罗子琳韵挑伯英要看一转语》全文
宋 / 曾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学结蒲团禅板缘,黄梅衣钵问谁传。

弥天北秀经三藏,旷劫南能偈一篇。

梦幻固知无起灭,虚空安得有中边。

无人语此闻君至,急著衣裳倒且颠。

(0)
注释
蒲团:坐禅时所用的垫子,多用蒲草编织。
禅板缘:指修行禅定的缘分或修行生活。
黄梅衣钵:指佛教禅宗黄梅派的法统和教义。
三藏:佛教经典文献的总称,包括经、律、论三部分。
南能:指南宋时期的禅宗大师南岳怀让。
中边:佛教术语,表示空间的内外、中心与边缘。
急著衣裳:急忙穿上衣服。
倒且颠:形容行为举止慌乱,可能是因为内心的激动或惊喜。
翻译
我学习佛法,结蒲团坐禅,衣钵传承从何而来?
宏大的佛法北派由三藏传承,久远的南宗有一篇偈颂。
梦境与现实本无生灭之分,空虚怎能有内外之别?
无人述说此事,直到你到来,赶紧穿上衣服,甚至有些颠倒。
鉴赏

这首宋诗是曾丰所作,题为《余出疏语示陈伯英伯英勉予读传灯录诸书因用罗子琳韵挑伯英要看一转语》。诗人以禅宗修行和佛法传承为背景,表达了对佛法深邃哲理的理解和个人修行的体验。

首句“学结蒲团禅板缘”描绘了诗人学习禅修的生活状态,以蒲团为坐具,专注于禅定修行。次句“黄梅衣钵问谁传”则暗示了禅宗师徒间的衣钵相传,强调了佛法的传承重要性。

第三句“弥天北秀经三藏”中的“弥天”形容佛法广大,“北秀”可能指北地高僧,这里表示佛法深厚渊博。而“经三藏”则意味着经过多位高僧的讲解和传承。第四句“旷劫南能偈一篇”则以“旷劫”形容时间之长,“南能”可能是另一位著名禅师,此处强调佛法历经久远,有一篇重要的偈语流传。

第五、六句“梦幻固知无起灭,虚空安得有中边”进一步阐述了佛教的空性和无边界的观念,认为梦境般的一切皆无常,虚空本无内外之分。

最后两句“无人语此闻君至,急著衣裳倒且颠”以口语化的表达,形象地写出诗人期待与陈伯英交流佛法的心情,希望他能迅速阅读佛典,甚至有些迫不及待,显得亲切而生动。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含禅意,体现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入理解和对传承的重视,同时也流露出与友人共研佛法的喜悦之情。

作者介绍

曾丰
朝代:宋

(1142—?)乐安人,字幼度。孝宗乾道五年进士。以文章名。累官知德庆府。晚年无意仕进,筑室称樽斋,以诗酒自娱。有《缘督集》。
猜你喜欢

游清凉寺

石城礼香界,此路旧曾经。

净业真称白,好山不改青。

欲寻辛未句,因上翠微亭。

触景成新会,清机悦性灵。

(0)

澄怀堂

应接虽无暇,澄怀乃有馀。

底须施藻缋,惟是爱清舒。

春是四时冠,山如太古庐。

何当来晏坐,重习少年书。

(0)

对瀑

九叠垂云绅,一泓注石髓。

卉物太昌妍,藉兹足淘洗。

(0)

自金山放船至焦山再叠苏轼韵

江赴海意虎视眈,自来天堑限北南。

湔氐遥源达溟渤,至此馀十之二三。

方壶员峤谁则到,徒称火枣将冰蚕。

咫尺仙山一帆力,不游可怀日后惭。

石?峭拔潮影退,俯栏可以窥深潭。

便命黄头发青雀,江天春物方清酣。

忽怀玉局曾游目,中江长老谈乡谈。

豪吟静悟两寥寂,祗饶松竹笼虚龛。

山蔬可以为清供,岂必烧猪方觉甘。

纸帐困眠明便去,金山留带还嫌贪。

片时揽胜兼望古,幽情畅矣归云堪。

剪波顷刻济北固,岩端更问萧公庵。

(0)

王蒙脩竹远山

亭覆脩篁瑟瑟,崖临流水淙淙。

记得会稽山下,暮春游目曾逢。

(0)

春好轩

年年清跸傍秋巡,那值东风入座新。

忽笑拘墟宁谓是,阶前粲者岂非春。

(0)
诗词分类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诗人
不忽木 睢景臣 陈敷 胡奎 卢龙云 曹家达 彭汝砺 释德洪 邵宝 释函是 吴与弼 陆深 释函可 黎民表 朱诚泳 李之世 项安世 林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