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接虽无暇,澄怀乃有馀。
底须施藻缋,惟是爱清舒。
春是四时冠,山如太古庐。
何当来晏坐,重习少年书。
应接虽无暇,澄怀乃有馀。
底须施藻缋,惟是爱清舒。
春是四时冠,山如太古庐。
何当来晏坐,重习少年书。
这首诗名为《澄怀堂》,出自清代诗人弘历之手。全诗以“澄怀”为主题,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与内心的宁静。
首句“应接虽无暇,澄怀乃有馀”,开篇即点明了诗人面对繁杂世界时内心的平静与从容。尽管外界纷扰不断,但通过“澄怀”,即心灵的净化与静观,仍能从中找到一片宁静之地。
接着,“底须施藻缋,惟是爱清舒”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欣赏。他认为,无需过多的装饰与修饰,纯粹的自然之美就足以令人陶醉,表达了对简单、纯净事物的深深喜爱。
“春是四时冠,山如太古庐”则将视角转向四季中的春天与山峦,春日的生机勃勃被诗人誉为一年四季之冠,而山峦则仿佛是远古时期的居所,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与神秘气息。
最后,“何当来晏坐,重习少年书”表达了诗人希望在宁静的环境中再次回顾和学习年轻时的知识与智慧,体现了他对知识的热爱以及对内心平静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语言简洁而富有哲理,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