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江潭树老,杜曲门荒,同赋飘零。
乍见翻疑梦,对萧萧乱发,都是愁根。
秉烛故人归后,花月锁春深。
纵草带堪题,争如片叶,能寄殷勤。重寻。
已无处,尚记得依稀,柳下芳邻。
伫立香风外,抱孤愁凄惋,羞燕惭莺。
俯仰十年前事,醉后醒还惊。
又晓日千峰,涓涓露湿花气生。
叹江潭树老,杜曲门荒,同赋飘零。
乍见翻疑梦,对萧萧乱发,都是愁根。
秉烛故人归后,花月锁春深。
纵草带堪题,争如片叶,能寄殷勤。重寻。
已无处,尚记得依稀,柳下芳邻。
伫立香风外,抱孤愁凄惋,羞燕惭莺。
俯仰十年前事,醉后醒还惊。
又晓日千峰,涓涓露湿花气生。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词人对于过往时光的深切怀念和哀愁。开篇“叹江潭树老,杜曲门荒”立即勾勒出一幅时光荏苒、物是人非的画面,江边的树木已经年迈,曾经热闹的门前如今只有荒凉。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更是词人的心境写照。
“同赋飘零”一句点明了词人与旧友共同的命运,如落叶随风,无根可依。接着,“乍见翻疑梦,对萧萧乱发,都是愁根”则表达了词人对于往事的回忆如同梦境一般虚幻,而那随风飘扬的头发正是内心忧虑的外在体现。
“秉烛故人归后,花月锁春深”描述了旧友离去之后,词人独自持蜡烛徜徉于春夜之中,那美丽而又孤寂的景致更加剧化了他的愁绪。接着,“纵草带堪题,争如片叶,能寄殷勤”则透露出词人对于旧地旧物的留恋之情,希望能够通过这些事物来寄托自己的深情厚谊。
“重寻已无处,尚记得依稀,柳下芳邻”表达了词人对于旧时光阴的追寻,却发现一切都已经改变,只剩下模糊的记忆和曾经美好的邻里。最后,“伫立香风外,抱孤愁凄惋,羞燕惭莺”则是词人在春风中独自站立,怀抱着无尽的哀愁和孤独之情,那些曾经的欢乐如今只剩下羞耻和懊悔。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词人深沉的悲哀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无限留恋。
滩声荡高壁,秋气静云林。
回头洛阳城阙,尘土一何深。
前日神光牛背,今日春风马耳,因见古人心。
一笑青山底,未受二毛侵。问龙门,何所似,似山阴。
平生梦想佳处,留眼更登临。
我有一卮芳酒,唤取山花山鸟,伴我醉时吟。
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弋阳溪上诸檀越,勇猛精进难比况。
年年岁岁入山来,总是如来亲眷属。
如来法身等虚空,随彼愿心而显发。
譬如月轮出霄汉,照耀一切众生前。
众生性水无有边,我此一月能普现。
水静而清现全体,月非取水而遽来。
水动而浊无定光,月非舍水而遽去。
水有清浊有动静,月无取舍无去来。
于无取舍去来中,不见清浊动静相。
既无清浊动静相,一一含摄无有馀。
我心佛心众生心,心佛众生本平等。
佛子当作如是观,即获世间诸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