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赴海意虎视眈,自来天堑限北南。
湔氐遥源达溟渤,至此馀十之二三。
方壶员峤谁则到,徒称火枣将冰蚕。
咫尺仙山一帆力,不游可怀日后惭。
石?峭拔潮影退,俯栏可以窥深潭。
便命黄头发青雀,江天春物方清酣。
忽怀玉局曾游目,中江长老谈乡谈。
豪吟静悟两寥寂,祗饶松竹笼虚龛。
山蔬可以为清供,岂必烧猪方觉甘。
纸帐困眠明便去,金山留带还嫌贪。
片时揽胜兼望古,幽情畅矣归云堪。
剪波顷刻济北固,岩端更问萧公庵。
江赴海意虎视眈,自来天堑限北南。
湔氐遥源达溟渤,至此馀十之二三。
方壶员峤谁则到,徒称火枣将冰蚕。
咫尺仙山一帆力,不游可怀日后惭。
石?峭拔潮影退,俯栏可以窥深潭。
便命黄头发青雀,江天春物方清酣。
忽怀玉局曾游目,中江长老谈乡谈。
豪吟静悟两寥寂,祗饶松竹笼虚龛。
山蔬可以为清供,岂必烧猪方觉甘。
纸帐困眠明便去,金山留带还嫌贪。
片时揽胜兼望古,幽情畅矣归云堪。
剪波顷刻济北固,岩端更问萧公庵。
这首诗描绘了从金山至焦山的航行过程,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沿途的自然风光和内心的情感波动。开篇“江赴海意虎视眈”,以江水奔向大海的壮阔景象起兴,暗喻旅程的宏伟与挑战。接着,“自来天堑限北南”点出长江作为天然的分界线,引出旅程的起点与终点。
“湔氐遥源达溟渤,至此馀十之二三”描绘了旅程的漫长与艰辛,仿佛是通往未知世界的征途。接下来,“方壶员峤谁则到,徒称火枣将冰蚕”运用神话中的方壶、员峤等仙境,表达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与感慨。
“咫尺仙山一帆力,不游可怀日后惭”则表达了对仙境的渴望与追求,即使近在咫尺,也需勇敢前行,否则会留下遗憾。接下来的“石?峭拔潮影退,俯栏可以窥深潭”描绘了航行途中的壮观景色,以及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
“便命黄头发青雀,江天春物方清酣”通过黄发(老人)与青雀(年轻)的对比,象征着人生的各个阶段,以及对青春活力的向往。接下来的“忽怀玉局曾游目,中江长老谈乡谈”则引入了对过往经历的回忆,以及与当地长老的交流,增添了人文色彩。
“豪吟静悟两寥寂,祗饶松竹笼虚龛”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感悟,以及对自然界的敬畏。接下来的“山蔬可以为清供,岂必烧猪方觉甘”则体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追求,认为自然的馈赠就是最好的享受。
最后,“纸帐困眠明便去,金山留带还嫌贪”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的热爱与不舍,以及对未来的期待。而“片时揽胜兼望古,幽情畅矣归云堪”则总结了整个旅程的意义,不仅欣赏了美景,还回顾了历史,心灵得到了满足。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