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答庶吉士杨之宜就柬宗豫大学士士奇谕德及翰林诸同志·其三》
《和答庶吉士杨之宜就柬宗豫大学士士奇谕德及翰林诸同志·其三》全文
明 / 金幼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都门翘首思如飞,万里乡山入望微。

久客情怀随处好,故人书札近来稀。

江南落日孤云远,旅馆西风一雁归。

昨寄黄庭缄远意,使来应想达京畿。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金幼孜所作的《和答庶吉士杨之宜就柬宗豫大学士士奇谕德及翰林诸同志(其三)》。诗人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离乡背井的游子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以及在异乡的孤独与寂寥。

首联“都门翘首思如飞,万里乡山入望微。”开篇即点出诗人站在京城门口,抬头远望,心中涌起对遥远家乡的思念之情,仿佛思绪随着目光穿越万里的距离,直接触及家乡的山峦。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思念之情渲染得极为强烈。

颔联“久客情怀随处好,故人书札近来稀。”接着描述诗人长期漂泊在外,虽然身处异乡,但对周围环境的好感似乎也成了对故乡的一种寄托。然而,随着时光流逝,与故人的联系却越来越稀少,这更增添了诗人的孤独感和对故乡的怀念。

颈联“江南落日孤云远,旅馆西风一雁归。”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夕阳下的江南景色,远处的孤云,以及旅店外的西风中归雁,这些景象都触动了诗人的心弦,勾起了他对故乡的无限遐想。归雁的场景尤其寓意深刻,它既是诗人内心渴望归家的象征,也是对远方亲人和故乡的深切思念。

尾联“昨寄黄庭缄远意,使来应想达京畿。”诗人通过昨日寄出的信件,表达了对远方亲友的思念和深意。他期待着使者能够将这份心意送达京城,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消息的期待和对故乡的牵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离乡背井的孤独与思念,以及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之情。语言流畅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典型的抒情佳作。

作者介绍
金幼孜

金幼孜
朝代:明

金幼孜(1368-1432),名善,以字行,号退庵。新淦县(今新干县)人。建文二年(1400)进士,授户科给事中。成祖即位任翰林检讨。与吉水学士解缙同值文渊阁,升侍讲,为太子讲学。幼孜讲授《春秋》,进呈《春秋要旨》三卷。永乐五年(1407),迁右谕德兼侍讲,永乐十二年(1414)与胡广、杨荣等纂《五经四书性理大全》,迁翰林学士。洪熙元年(1425)进礼部尚书兼大学士,依旧担任翰林学士。明宣宗时,修两朝实录。宣德六年十二月十六日(1432年1月19日)卒,年六十四,赠少保,谥文靖。著有《北征录》及《后北征录
猜你喜欢

游洞霄

清真羽士旧仙官,日奉琳宫紫翠间。

五洞烟霞龙窟宅,一壶天地道家山。

涤泉盘转冰涵沼,隐石屏开玉敞关。

可笑濯缨来览胜,输他高卧白云閒。

(0)

感兴

流年难驻且从容,莫厌多情事万重。

深院晚因留客锁,小栏春为惜花封。

家山久驻偷归梦,庭桧清含入夜钟。

更有薄游长记得,翠钿遗处绿阴浓。

(0)

元应善利真人祠·其五

桐柏亦何有,清辉照琼台。

众泉注金石,万木罗琳瑰。

玉室静窈窕,鹤辔纷徘徊。

紫云拥飞盖,知是真仙来。

(0)

上余倅生辰唐律十章·其七

濒淮土厚乐何穷,近接升平昔日风。

更得于公来郡掾,自然囹圄致频空。

(0)

题椿桂堂

早从孟母受诗书,晚见飞腾五丈夫。

桂籍联名看衮衮,兰陔戏綵极愉愉。

已酬钟釜当年志,合入衣冠盛事图。

教子荣亲谁不羡,堂成燕雀亦欢呼。

(0)

初入洞霄

踏雪来游大涤宫,缘崖一一访仙踪。

回环九锁银为阙,峭拔千山玉作峰。

冰柱高垂泉带石,珠幢整立桧兼松。

清寒入骨非人境,知在云霄第几重。

(0)
诗词分类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诗人
邹阳 班彪 路温舒 戴圣 向秀 鸠摩罗什 左丘明 韩非 庄周 李耳 荀子 李斯 曾参 吕不韦 公羊高 谷梁赤 宁戚 孔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