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挽赵尚书》
《挽赵尚书》全文
明 / 杨士奇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五朝遗老今无几,卓荦高才不可羁。

钦恤晚承虞帝命,旬宣早出缙云司。

中台优秩升圻父,三礼清心慕伯夷。

屡挟地仙穷眺览,更携田畯看耘耔。

甘从白首辞官去,曾以丹衷结主知。

竹簟茅檐真散逸,药畦花径足栖迟。

过从每忆频开酝,朝退兼怀共论诗。

一别三年遂终古,无由持绋送灵輀。

(0)
鉴赏

此诗《挽赵尚书》是明代杨士奇所作,表达了对赵尚书的深切缅怀与敬仰之情。诗中通过描绘赵尚书的高尚品德、卓越才能以及晚年生活的情景,展现了其人格魅力和对朝廷的忠诚。

首联“五朝遗老今无几,卓荦高才不可羁”点明赵尚书作为五朝元老,其才华横溢,难以束缚,暗示其在多个朝代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颔联“钦恤晚承虞帝命,旬宣早出缙云司”描述了赵尚书晚年受到朝廷的关怀与重用,早年即已展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承担重要职务。

颈联“中台优秩升圻父,三礼清心慕伯夷”赞扬赵尚书在中台任职时,享受优厚的待遇,同时心向清廉,追求伯夷般的高尚品德。

尾联“屡挟地仙穷眺览,更携田畯看耘耔”描绘赵尚书晚年的生活情趣,他多次游历名山大川,欣赏自然美景,同时也关心农事,与农民一同劳作,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民众的关怀。

接下来,“甘从白首辞官去,曾以丹衷结主知”表明赵尚书虽年老但仍愿意为国效力,直至辞官,其忠诚之心可见一斑。

“竹簟茅檐真散逸,药畦花径足栖迟”则描绘了赵尚书晚年归隐田园的生活状态,竹席茅屋,药园花径,生活简朴而自在,体现了其超脱世俗的洒脱。

“过从每忆频开酝,朝退兼怀共论诗”表现了赵尚书与朋友间的深厚情谊,即使在闲暇之余,也乐于饮酒赋诗,共同探讨学问。

最后,“一别三年遂终古,无由持绋送灵輀”表达了诗人对赵尚书离世的哀痛之情,三年的别离如同永恒,无法再亲自为他送行,字里行间充满了对逝者的怀念与不舍。

整首诗通过对赵尚书生前事迹及性格特点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个人风采,也反映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对友情、亲情的珍视。

作者介绍
杨士奇

杨士奇
朝代:明   字:士奇   号:东里   籍贯: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   生辰:1366~1444

杨士奇(1366~1444),明代大臣、学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汉族,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猜你喜欢

南轩夜坐

庭前诗已成,云间月未没。

入户启南轩,无拘转真率。

草木发天香,遥夜清人骨。

(0)

柬友人·其二

贫居尽日掩柴关,黄卷青灯不敢閒。

克己转知前日妄,希贤愈觉古人难。

(0)

览旧游

高树春风花正开,芒鞋曾记屡徘徊。

如今花落年光莫,寒色斜阳又独来。

(0)

过南康

迢递见危楼,家家枕碧流。

山高云气近,江阔浪声浮。

事业怀先哲,英雄慨昔游。

几多今古兴,斜日满芳洲。

(0)

西涯杂题十二首为李宾之·其七桔槔亭

桔槔在平林,辽辽怀汉阴。

灌园者谁子,可解息机心。

(0)

十月既望又二日夜渡宝应诸湖适谢水部中流见访

湖光晃漾水波平,夜半舟人静不惊。

霜旆近于天上转,风帆遥向月中行。

一泓清浅鱼龙隐,两岸空寒鹳鹤鸣。

犹胜坡翁雪堂梦,相逢有客未知名。

(0)
诗词分类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诗人
陈时政 叶法善 储瓘 吴少微 王和卿 李星沅 朱子奢 戴永植 辨才 黄定 刘时中 王韫秀 张鸣善 杨恽 崔益铉 傅伯成 刘清之 冯桂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