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来书壁谁为上。王吴但识诸天相。今日属工农。
墙头飞巨龙。山林兼薮泽。尽入生花笔。
一寸稻尖芒。蛇矛无此强。
古来书壁谁为上。王吴但识诸天相。今日属工农。
墙头飞巨龙。山林兼薮泽。尽入生花笔。
一寸稻尖芒。蛇矛无此强。
这首诗名为《菩萨蛮·其三十一》,作者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汪东。诗的内容主要围绕书法艺术,表达了对高超技艺的赞美和对传统艺术在新时代中的焕发生机的期待。
首句“古来书壁谁为上”,以问句形式,追溯历史,询问自古以来,书法艺术中谁的成就最为卓越。接着,“王吴但识诸天相”提到了王羲之和吴道子这样的书法大家,暗示他们的作品如同天神般的形象。
“今日属工农”则转向现实,指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书法艺术不再仅限于贵族或文人,而是属于广大的工农大众。“墙头飞巨龙”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书法在民间墙壁上的鲜活展现,犹如巨龙腾飞,富有动感。
“山林兼薮泽”进一步扩展了艺术的领域,不仅限于城市,也包括乡村的自然环境,强调书法艺术的普及和生命力。“尽入生花笔”赞美书写者的技艺精湛,如笔下生花,生动传神。
最后两句“一寸稻尖芒,蛇矛无此强”运用比喻,将书法笔触比作稻尖的锐利光芒,甚至超过蛇矛的锋利,高度赞扬了书法的力度与美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既是对传统书法艺术的敬仰,也是对书法在新时代中得以发扬光大的期许,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见解和时代精神。
东武厌尘土,彭门富溪山。
从兄百日留,退食同跻攀。
轻帆过百步,船底惊雷翻。
肩舆上南麓,眼界涵川原。
爱此忽忘归,愿兄且三年。
我去已匆匆,兄来亦崩奔。
永怀置酒地,绕郭多云烟。
诸妄不可赖,所赖惟一真。
内欲求性命,油然反清淳。
外将应物化,致一常日新。
商于四父老,携手初逃秦。
翻然感汉德,投足复践尘。
出处盖有道,岂为诸吕勤。
嗟我千岁后,澹然与之亲。
还将山林姿,俯首要路津。
囊中旧时物,布衣白纶巾。
功成不归去,愧此同心人。
孟子自誇心不动,未试永嘉铁轮重。
弟兄六十老病馀,万里同遭海隅送。
长披羊裘类严子,罢食猪肝同闵仲。
大男留处事田亩,幼子随行躬釜瓮。
低眉语笑接邻父,弹指吁嗟到蛮洞。
茅茨一日敢忘葺,桑柘十年须勉种。
来时邂逅得相携,归去逡巡应复从。
莫惊忧患尔来同,久知出处平生共。
虽令子孙治家学,休炫文章供世用。
颍川筑室久未成,夜来忽作西湖梦。
灯引双旌万点红,倾城车马在城东。
使君行乐人人共,倦客安眠夜夜同。
梦想笑谈倾满坐,卧闻歌筦逐春风。
三更试上南楼看,无限繁星十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