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竹抽萌不忍挑,谁家盈束伴晨樵。
箨龙似欲号无罪,食客安知惜后凋。
不愿盐梅调鼎味,姑从律吕应箫韶。
林间老死虽无用,一试冬深雪到腰。
林竹抽萌不忍挑,谁家盈束伴晨樵。
箨龙似欲号无罪,食客安知惜后凋。
不愿盐梅调鼎味,姑从律吕应箫韶。
林间老死虽无用,一试冬深雪到腰。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食樱笋二首(其二)》。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竹笋初生的情景。"林竹抽萌不忍挑",形象生动地写出竹笋破土而出的场景,仿佛不忍心被人挑选,流露出对新生事物的怜爱之情。"谁家盈束伴晨樵"则暗示了竹笋的实用价值,成为早起砍柴人家的收获。
接着,诗人运用比喻,"箨龙似欲号无罪",将竹笋比作龙,表达出竹笋在被采摘时的无奈和无辜,暗示了作者对过度开发自然资源的反思。"食客安知惜后凋"则批评了那些不知珍惜竹笋生长周期的人们,暗示了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
"不愿盐梅调鼎味,姑从律吕应箫韶",诗人表达了竹笋的清高之意,宁愿保持自然本色,不愿被烹饪调味,更愿意顺应自然的节奏,与音乐和谐共处。"林间老死虽无用,一试冬深雪到腰",以竹笋在严冬中仍挺立不倒的形象,寓意坚韧不屈的精神,即使最终老死在林间,也无怨无悔。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咏竹笋,寓言式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态的尊重,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期待。
民生信多故,天道广且慈。
白日烛下土,回光彻幽微。
秉节历皇甸,四牡騑以驰。
孟春阳气应,万物发华滋。
周行布嘉会,缓狱宪天施。
先民有遗轨,慎刑释其疑。
鄙哉夸毗子,察察于渊鱼。
深沈台院,独自在他乡,怕逢佳节。
春尽离家忽地,一阳时月。
雁书不到衡阳外,盼关山、几多重叠。
满城寒雨,一庭衰草,助人愁切。
想儿女、家园欢笑,道而翁拥旄,持节体国。
勤民揭天勋业。
吾衰不似当年矣,对大川、怅无舟楫。
竹篱茅舍,不如归去,当家温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