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就道士问周易参同契》
《就道士问周易参同契》全文
唐 / 王昌龄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仙人骑白鹿,发短耳何长。

时余采菖蒲,忽见嵩之阳。

稽首求丹经,乃出怀中方。

披读了不悟,归来问嵇康。

嗟余无道骨,发我入太行。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jiùdàoshìwènzhōucāntóng
táng / wángchānglíng

xiānrénbái鹿duǎněrcháng

shícǎichāngjiànsōngzhīyáng

shǒuqiúdānjīngnǎichū怀huáizhōngfāng

leguīláiwènkāng

jiēdàotàixíng

注释
仙人:指修炼得道的人。
白鹿:象征吉祥与仙家坐骑。
发短:头发短。
耳何长:耳朵异常长,古人认为是长寿或仙人的特征。
时余:当时我。
采菖蒲:采摘一种有药用价值的水生植物,常与端午习俗相关联。
忽见:突然看见。
嵩之阳:嵩山的南面,古诗中常以山南为阳。
稽首:古代最恭敬的行礼方式,跪下并以头触地。
丹经:指炼丹的书籍,含有成仙秘诀。
怀中方:怀中藏着的秘方。
披读:打开并阅读。
了不悟:完全不理解。
嵇康:魏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和思想家,此处代指智慧高深的人。
嗟余:叹息我自己。
无道骨:没有适合修道的体质或命运。
发我:命令或促使我。
太行:即太行山,中国的一座著名山脉。
翻译
神仙骑着白鹿行,发型短小耳朵长。
正值我采摘菖蒲时,忽然看见嵩山南面光。
恭敬行礼求仙书,他从怀里拿出秘方。
翻开阅读却不解其意,回来请教嵇康智者强。
叹我无缘修道骨,命我踏入太行山中央。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名为《就道士问周易参同契》。诗中描绘了一位仙人骑着白鹿的情景,仙人头发短而耳朵却长,这种超脱世俗的形象充满了神秘与仙气。诗人在采集菖蒲草时偶遇此景,并向仙人询问丹经。仙人将丹经从怀中取出,但诗人阅读后仍旧不解,于是返回去咨询嵇康。

最后两句“嗟余无道骨,发我入太行”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没有悟到道家的修炼之道的感慨,以及希望能够进入更高层次的精神世界。整首诗通过仙境与凡尘的交错,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越世俗、追求神秘力量和知识的向往。

王昌龄以其清新隽永的笔触,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融合了道家思想与个人情感,使读者仿佛也能随着诗人的步伐,穿梭在现实与幻想的边界。

作者介绍
王昌龄

王昌龄
朝代:唐   字:少伯   籍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   生辰:698— 756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
猜你喜欢

上嘉州青衣山中峰题惠净上人幽居寄兵部杨郎中

青衣谁开凿,独在水中央。

浮舟一跻攀,侧径缘穹苍。

绝顶诣老僧,豁然登上方。

诸岭一何小,三江奔茫茫。

兰若向西开,峨眉正相当。

猿鸟乐钟磬,松萝泛天香。

江云入袈裟,山月吐绳床。

早知清净理,久乃机心忘。

尚以名宦拘,聿来夷獠乡。

吾友不可见,郁为尚书郎。

早岁爱丹经,留心向青囊。

渺渺云智远,幽幽海怀长。

胜赏欲与俱,引领遥相望。

为政愧无术,分忧幸时康。

君子满天朝,老夫忆沧浪。

况值庐山远,抽簪归法王。

(0)

祁四再赴江南别诗

万里来又去,三湘东复西。

别多人换鬓,行远马穿蹄。

山驿秋云冷,江帆暮雨低。

怜君不解说,相忆在书题。

(0)

染亦不可成,画亦不可得。

苌弘未死时,应无此颜色。

(0)

高士咏·其二十一汉阴丈人

野哉汉阴叟,好古遂忘机。

抱瓮诚亦勤,守朴全道微。

子贡初不达,听言识其非。

已为风波人,恍惘失所依。

(0)

蝉八韵

咽咽复啾啾,多来自早秋。

园林凉正好,风雨思相收。

在处声无别,何人泪欲流。

冷怜天露滴,伤共野禽游。

静息深依竹,惊移瞥过楼。

分明晴渡口,凄切暮关头。

时节推应定,飞鸣即未休。

年年闻尔苦,远忆所居幽。

(0)

送泰禅师归南岳

石龛闲锁白猿边,归去程途半在船。

林簇晓霜离水寺,路穿新烧入山泉。

已寻岚壁临空尽,却看星辰向地悬。

有兴寄题红叶上,不妨收拾别为编。

(0)
诗词分类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诗人
曾几 张之洞 周权 李清照 郑思肖 庾信 温庭筠 毛奇龄 汪广洋 孟浩然 陶益 赵佶 王昌龄 张栻 郑刚中 陈谟 戴良 张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