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马却舆辇,廿年一例便。
宁当因久懈,率欲以身先。
陡峡落银瀑,晴峰生翠烟。
骋怀得游目,摛句亦轩然。
跋马却舆辇,廿年一例便。
宁当因久懈,率欲以身先。
陡峡落银瀑,晴峰生翠烟。
骋怀得游目,摛句亦轩然。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跋涉马匹与乘坐车舆之间选择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创作诗句的喜悦。诗中充满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自身行为的反思。
首句“跋马却舆辇,廿年一例便”,表达了作者在面对长途旅行时的抉择,选择骑马而非乘车,这种选择似乎遵循了一种惯例或习惯,暗示着长期的习惯可能影响了个人的行为选择。
接着,“宁当因久懈,率欲以身先”两句,进一步阐述了作者内心的挣扎与思考。他似乎在权衡是否因为长久的习惯而懈怠,还是应该勇于身体力行,做出改变。这里体现了对传统习惯的反思,以及对自我突破的渴望。
“陡峡落银瀑,晴峰生翠烟”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瀑布从陡峭的峡谷倾泻而下,如同银色的帘幕;晴朗的山峰上,缭绕着翠绿的云烟,景象既壮观又神秘。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与美丽,也可能是作者内心情感的投射,通过自然界的壮阔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绪。
最后,“骋怀得游目,摛句亦轩然”表达了作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能够自由地放飞思绪,创作出富有气势的诗句。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是对自己心灵自由的肯定,以及通过诗歌艺术表达自我情感的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在自然与内心世界的探索与思考,既有对传统习惯的反思,也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自我表达的追求。
修短皆由命,暗怀师出尘。
岂知修道者,难免不亡身。
永秘黄庭诀,高悬漉酒巾。
可怜白犬子,闲吠远行人。
小梅零落雪欺残,浩荡穷愁岂易宽。
唯有郎吟偿晚景,且无浓醉厌春寒。
高斋每喜追攀近,丽句先忧属和难。
十五年前谙苦节,知心不独为同官。
远俗只凭淫祀切,多年平子固悠悠。
江烟日午无箫鼓,直到如今咏四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