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地秋月色,石梁夜溪声。
谁知屐齿尽,为破烟苔行。
银地秋月色,石梁夜溪声。
谁知屐齿尽,为破烟苔行。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逸山林的意境。"银地秋月色",通过对比的手法,把秋夜的月光比作铺在地上的白银,这不仅描写了明净皎洁的月光,也映射出诗人宁静致远的心境。"石梁夜溪声"则是夜晚时分,从山谷中传来的溪水潺潺之音,它既是自然的声音,又如同在安寂的夜里,给予孤独者以回响。
"谁知屐齿尽,"这里诗人提到自己寻找隐逸之地的决心,以及这种生活方式可能会持续到底。"为破烟苔行"则表达了诗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理想状态,不惜一切代价,甚至愿意打破平庸的生活状态,以追求内心的澄明与宁静。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个人隐逸情怀的表达,展现了诗人超越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境界。
佳人鬓发,几回涂抹共婵娟。又何止三千。
拟待盈盈宝鉴,多少绮罗筵。
恨妖蟆怪事,长夜中天。中河影圆。清泪落尊前。
舞罢霓裳初服,肯为人妍。
□□□□,算惟有、蕊宫天上仙。缑山鹤,亦欲蹁跹。
孤风吹黄鹄,远客归自鲁。
瓣香拜公坟,梁月重凄楚。
比曾登太山,依韵踵遐武。
生平景仰心,兹夕遂亲睹。
何地无青山,何人无黄土。
艳艳谪仙翁,配月照今古。
惜哉生死世,于道竟无补。
世乏蹈海人,此事与谁语。
徘徊暮云亭,玄蝉诉轻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