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风吹黄鹄,远客归自鲁。
瓣香拜公坟,梁月重凄楚。
比曾登太山,依韵踵遐武。
生平景仰心,兹夕遂亲睹。
何地无青山,何人无黄土。
艳艳谪仙翁,配月照今古。
惜哉生死世,于道竟无补。
世乏蹈海人,此事与谁语。
徘徊暮云亭,玄蝉诉轻暑。
孤风吹黄鹄,远客归自鲁。
瓣香拜公坟,梁月重凄楚。
比曾登太山,依韵踵遐武。
生平景仰心,兹夕遂亲睹。
何地无青山,何人无黄土。
艳艳谪仙翁,配月照今古。
惜哉生死世,于道竟无补。
世乏蹈海人,此事与谁语。
徘徊暮云亭,玄蝉诉轻暑。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王奕所作,题目为《庚寅五月十二日偕赵平甫拜采石神霄宫太白坟》。诗中融合了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可以看出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首句“孤风吹黄鹄,远客归自鲁”以鲜明的画面开篇,设定了一种秋天的萧瑟气氛。黄鹄,即黄鹤,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意象,往往象征着凄清和孤独。远客归自鲁,则是表达诗人对故土的思念。
接着,“瓣香拜公坟,梁月重凄楚”中的“瓣香”可能指的是祭祀时使用的香料,而“公坟”则是指历史上的某位伟人之墓。这里通过拜谒古人墓地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敬仰和怀念。梁月重凄楚,则是用来形容夜晚的月色,更添了一份凄凉。
“比曾登太山,依韵踵遐武”一句,通过与古人的比较,展示了诗人自身的胸襟和抱负。太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神山,也是许多帝王举行封禅大礼的地方。这里诗人通过登山来比喻自己对高尚品格的追求。
“生平景仰心,兹夕遂亲睹”则是表达了诗人一生中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尊崇,以及在某个特定夜晚终于得以亲见所仰慕的人或事的喜悦。
“何地无青山,何人无黄土”这两句,通过提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中山水与人世间生老病死的哲理感悟。这里的青山和黄土象征着生命的循环和永恒。
“艳艳谪仙翁,配月照今古”中的“谪仙翁”可能是指李白,因为他常被后人尊为“谪仙”。这两句通过对李白的提及,再次展现了诗人的文化自信和历史连结,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像月亮一样,照耀古今。
最后,“惜哉生死世,于道竟无补。世乏蹈海人,此事与谁语”则是诗人对于生命无常和人类困境的感慨。这里通过“生死世”和“蹈海人”的比喻,表达了对人生的悲哀以及寻找知音难的孤独。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蕴深远,展现了诗人的文化素养、历史情怀以及个人情感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