鬖鬖鬓发一衰翁,又泊仓头阻逆风。
推去未应如谢令,重来终是愧司农。
熙宁父老知谁在,元祐田园喜再丰。
置酒高台要我醉,却寻陈迹喜君同。
鬖鬖鬓发一衰翁,又泊仓头阻逆风。
推去未应如谢令,重来终是愧司农。
熙宁父老知谁在,元祐田园喜再丰。
置酒高台要我醉,却寻陈迹喜君同。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迈的诗人,在逆风中停泊于仓头,与友人共饮畅谈的场景。诗中的“鬖鬖鬓发一衰翁”形象地刻画了诗人的苍老之态,而“又泊仓头阻逆风”则展现了他面对自然挑战时的坚韧与坚持。
接下来,“推去未应如谢令,重来终是愧司农”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经历的反思与自省,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这里,“谢令”和“司农”分别借用了古代文人和官员的典故,增加了诗句的文化内涵。
“熙宁父老知谁在,元祐田园喜再丰”则将时间线拉长,通过“熙宁”和“元祐”这两个历史时期,反映了社会变迁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尤其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这里的“喜再丰”不仅是对当前丰收景象的喜悦,也暗含着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最后,“置酒高台要我醉,却寻陈迹喜君同”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在高台上举杯畅饮,回忆往昔的美好时光,共享此刻的欢愉。这不仅是对友情的赞美,也是对生活美好瞬间的珍惜与回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岁月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友情、自然美景的珍视,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哲思。
古城阴处饶古木,古城城下烟水绿。
江上茅堂昼掩扉,知是先生读书屋。
先生山泽列仙臞,箧无黄金家有书。
灯火辛勤三十载,添得秋霜生鬓须。
清晨起待檐光白,暮读陈编眼如月。
坚心自下董生帷,兀坐忘穿管宁榻。
平生学迈师古人,不负堂堂八尺身。
多病岂堪金带系,归来独钓碧溪春。
富贵浮云我何有,不如相遇一杯酒。
古城山色年年青,春风多种门前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