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人鬓发,几回涂抹共婵娟。又何止三千。
拟待盈盈宝鉴,多少绮罗筵。
恨妖蟆怪事,长夜中天。中河影圆。清泪落尊前。
舞罢霓裳初服,肯为人妍。
□□□□,算惟有、蕊宫天上仙。缑山鹤,亦欲蹁跹。
佳人鬓发,几回涂抹共婵娟。又何止三千。
拟待盈盈宝鉴,多少绮罗筵。
恨妖蟆怪事,长夜中天。中河影圆。清泪落尊前。
舞罢霓裳初服,肯为人妍。
□□□□,算惟有、蕊宫天上仙。缑山鹤,亦欲蹁跹。
这首诗名为《婆罗门引》,出自宋末元初的文学家王奕之手。诗中通过对佳人的鬓发和宝鉴、绮罗筵等物品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无限向往和追求的心情,同时也流露出一丝哀怨和不满,以及对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
诗的开篇“佳人鬓发,几回涂抹共婵娟。又何止三千。”通过对古代传说中三千佳人的描述,展示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无限赞美和追求。而“拟待盈盈宝鉴,多少绮罗筵。”则进一步描绘了一种奢华与繁复的生活画面,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然而,在这奢侈的背后,诗人也流露出一丝哀怨和不满,如“恨妖蟆怪事,长夜中天。”这里的“妖蟆”和“怪事”,可能是指现实中的不公与苦难,而“长夜中天”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困顿和悲哀。
接着,“中河影圆。清泪落尊前。”中河之水映出月亮,清泪滴落在尊前,不仅是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也透露出一种无奈和哀伤的情感。
在“舞罢霓裳初服,肯为人妍。”这一句中,诗人通过舞女初穿新衣的情景,再次表达了对于美好的赞美,而“肯为人妍”则可能暗示了一种超越世俗的追求。
最后,“□□□□,算惟有、蕊宫天上仙。缑山鹤,亦欲蹁跹。”这里虽然有些字词因残缺而无法准确解读,但从整个诗歌的意境来看,这句话应该是表达了诗人对于超凡脱俗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自由自在生活状态的一种憧憬。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一种既奢侈又哀怨、既追求美好又渴望超脱的复杂心情,是一首充满了对美好生活向往与不满现实并存的抒情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