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闻笛》
《闻笛》全文
明 / 朱应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杨柳垂垂发,何堪一笛风。

飘飖振虚壑,飒沓入长空。

月暗关山迥,江回泽国穷。

扁舟无寄托,万里奈渔翁。

(0)
鉴赏

这首《闻笛》由明代诗人朱应登所作,描绘了诗人听到笛声时内心的复杂情感与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

首句“杨柳垂垂发”,以杨柳的生长之态开篇,暗示季节的更替或生命的萌动,为全诗营造了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接着,“何堪一笛风”一句,直接点出主题——笛声,同时也表达了面对笛声时内心的难以承受之重,仿佛这笛声触动了某种深藏的情感。

“飘飖振虚壑,飒沓入长空”两句,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展现了笛声在空旷山谷中回荡,随后又逐渐融入辽阔天空的过程。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无形的笛声赋予了生命力,使之在空间中自由穿梭,既表现了声音的穿透力,也寓意着情感的传递和扩散。

“月暗关山迥,江回泽国穷”则进一步深化了环境的描写,将听者置于一个更加幽静、遥远的空间之中。月色暗淡,关山远隔,江水回旋,泽国尽头,这样的景象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意境美,也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迷茫。

最后,“扁舟无寄托,万里奈渔翁”两句,将个人的情感与广阔的自然景观相结合,表达了诗人面对广阔世界时的无力感和对归宿的渴望。扁舟象征着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而“无寄托”则直抒胸臆,道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使是万里之外的渔翁,也可能找到了心灵的慰藉,反衬出诗人自身的孤独与无助。

整体而言,这首《闻笛》通过对笛声及其引发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诗人内心情感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一幅充满哲思与情感深度的画面,让人在欣赏之余,也能感受到诗人对生命、自然与自我存在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朱应登
朝代:明   字:升之   号:凌溪   籍贯:扬州府宝应   生辰:1477—1526

(1477—1526)扬州府宝应人,字升之,号凌溪。弘治十二年进士,除南京户部主事,历官陕西提学副使、云南参政。为人爽直,恃才傲物。诗宗盛唐,格调高古,与李梦阳、何景明并称十才子。有《凌溪集》。
猜你喜欢

涑口守风

办舟留襄阳,辟风泊涑口。

得行秋甲辰,初到夏癸酉。

跛鳖已自惯,束发至衰朽。

坐是冥得丧,况复多病后。

绝怜操舟儿,不惜脱颖手。

顾瞻岘山亭,觌面可搴取。

微风吹薄暮,霁景挂高柳。

凉月欲略箕,阴氛尚侵斗。

明朝起柂计,未敢决可否。

身已不藉在,心自无何有。

一事萌一意,但见掣君肘。

拥书坐蓬窗,醉我不以酒。

(0)

过三桥怀山台

卖花声里凭阑处,沽酒楼前对雨时。

景物如初人自老,夕阳波上燕差池。

(0)

程簿能静袖诗来访次韵

高吟鼎脔屡经尝,群噪纷纷子贡墙。

雪曲我应惭郢下,笛声公自感山阳。

堪嗟绛老泥涂役,孤负春官桃李场。

斗大康山盛儒者,凭谁推此叩循良。

(0)

约杨至之潘谦之登清水岩不果和潘韵

春入溪山几许深,拟陪杖屦远追寻。

千章古木都凝绿,百啭黄鹂尚好音。

君有佳人同笑语,我怀拙患阻登临。

移时伫立西塘上,有酒盈樽敢自斟。

(0)

题湖堂长春风堂

柯翰由来元气同,要须壮岁似儿童。

君家友爱谁能比,一榻长如二月中。

(0)

虞美人.曹申甫以著色山水小景作短制,思极萧散,方倅袭明邀予为咏

越罗巧画春山叠。个里融香雪。满身空翠不胜寒。

恰似那回偷印、小眉山。青骢油壁西陵下。

仿佛当时话。而今眼底是高唐。

拂拂淡云疏雨、断人肠。

(0)
诗词分类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诗人
晁公溯 谢应芳 温纯 张謇 戚继光 龚鼎孳 郭则沄 储光羲 高适 蒋士铨 陆佃 范仲淹 释敬安 吴镇 王廷相 沈与求 苏洵 吕南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