帘外五更风,吹梦无踪。画楼重上与谁同?记得玉钗斜拨火,宝篆成空。
回首紫金峰,雨润烟浓。一江春浪醉醒中。留得罗襟前篆泪,弹与征鸿。
帘外五更风,吹梦无踪。画楼重上与谁同?记得玉钗斜拨火,宝篆成空。
回首紫金峰,雨润烟浓。一江春浪醉醒中。留得罗襟前篆泪,弹与征鸿。
这首词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其中充满了对往昔时光和逝去爱情的深切怀念与哀伤。诗中“帘外五更风”一句,描绘出一个静谧而又有些许凄凉的夜晚场景,五更即是夜间分为五段时间中的最后一更,即接近黎明时分,这个时候的风,是如此的清冷与孤寂。"吹梦无踪"则暗示了往日美好的梦想和记忆随着风而去,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画楼重上与谁同"一句,词人提及的是重新攀登那座装饰华丽的楼阁,但如今却是独自一人。这里的“画楼”不仅仅是建筑物,更是一个充满情感和记忆的地方。而“与谁同”则显露出词人的孤单与寂寞,彷佛在询问自己,如今在这座曾经与爱人共度美好时光的地方,与谁一同回味过往。
"记得玉钗斜拨火,宝篆成空"中,“玉钗”指的是古代女子的装饰品,这里用来形象地表达词人的美丽和高贵。而“斜拨火”则是对过去温馨场景的一种描写,可能是在冬日取暖时的情景。然而,如今这一切都成为空荡,宝篆(古代的炉具)也已经不再发出温暖的光与热。
"回首紫金峰。雨润烟浓"一句,词人在这里将视线转向远方,那座紫金峰,在雨水的滋润中变得更加迷蒙,而周遭的烟雾也随之变得浓郁。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有着深深的情感寄托。
"一江春浪醉醒中",这句词通过“一江春浪”来形容春天的波涛,既有季节之转换,也隐含了词人内心情感的起伏。"醉醒中"则表现出一种迷离、不真实的情境,或许是词人希望借酒浊忘却往日情怀,但又不得不在清醒时刻面对现实。
最后,“留得罗襟前日泪,弹与征鸿”一句,"罗襟"指的是古代女子的衣领,这里象征着过去。"前日泪"则是词人对于往昔悲伤的流泪。"弹与征鸿"中,“征鸿”即是秋天大雁南飞的景象,常用来比喻离别之情。这里的“弹”可能指的是词人在琴上弹奏出内心的哀伤,而这些哀伤如同那些离群索居的大雁一般,在空旷中回响着。
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和对往昔时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李清照深沉而丰富的情感世界,以及她在失落与孤独中的自我慰藉。
夜泛南溪月,光影冷涵空。
棹飞穿碎金电,翻动水精宫。
横管何妨三弄,重醑仍须一斗,知费几青铜。
坐久桂花落,襟袖觉香浓。庾公阁,子猷舫,兴应同。
从来好景良夜,我辈敢情钟。
但恐仙娥川后,嫌我尘容俗状,清境不相容。
击汰同情赏,赖有紫溪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