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王文学渡江年,皂帽青山雪满颠。
宾馆有时来胄子,讲筵终日对先贤。
树边竽籁临风听,花外丹朱滴露研。
三峡五湖通一水,等閒休忆浣溪船。
郡王文学渡江年,皂帽青山雪满颠。
宾馆有时来胄子,讲筵终日对先贤。
树边竽籁临风听,花外丹朱滴露研。
三峡五湖通一水,等閒休忆浣溪船。
这首诗描绘了李司马与士重文学在江边送别的场景,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和自然风光的描绘。
首联“郡王文学渡江年,皂帽青山雪满颠”以“渡江年”点明时间背景,暗示了送别的季节与地点,同时通过“皂帽”、“青山”、“雪满颠”等意象,营造出一幅清冷而庄重的画面,展现了人物的身份与环境的高雅。
颔联“宾馆有时来胄子,讲筵终日对先贤”进一步描绘了士重文学在王府中的生活状态,他不时接待胄子,每日与先贤对话,体现了其学问渊博、为人敬仰的形象。
颈联“树边竽籁临风听,花外丹朱滴露研”则转向自然界的描写,通过“竽籁”(即竽的声音)和“丹朱”(指红色的朱砂,这里可能象征着学问或文化),以及“滴露研”(研磨墨汁时滴落的露水),展现了士重文学在自然中寻求灵感的情景,同时也暗示了他对学问的热爱与追求。
尾联“三峡五湖通一水,等閒休忆浣溪船”以“三峡五湖通一水”的壮丽景象,象征士重文学的学问如江河般广阔,最后以“等閒休忆浣溪船”一句,表达了对过往生活的淡然态度,暗示了士重文学在学问与自然之间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士重文学在学问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以及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是一首富有意境与情感的佳作。
只知倦马趁风沙,不觉啼莺破物华。
始拟尊前谋小酌,早堪枝上数残花。
壮图惨淡流年驶,乐事参差暮景斜。
薄醉浩歌搔短发,江湖归兴满天涯。
映花急把玉交杯,风扫残香已几堆。
酷爱岂惟公假借,惯曾御苑见花来。
危亭压层城,是中有佳致。
面面看江山,水云自相媚。
使君暇日登,火老金正稚。
杯盘莹无尘,笑语清有味。
快风千里来,暑气三舍避。
赋诗红莲幕,煎茶白衣吏。
诙谐想割肉,摇扇笑疼臂。
乐事古云少,能并今有四。
兹游岘山同,千古知姓字。
吾辈亦何为,虽驽犹附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