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阁高连百雉城,涵虚应不愧标名。
门前柳色兼旗色,座上琴声杂佩声。
肯羡五湖归范蠡,未饶三径隐渊明。
我来恰值初晴后,山影波光分外清。
画阁高连百雉城,涵虚应不愧标名。
门前柳色兼旗色,座上琴声杂佩声。
肯羡五湖归范蠡,未饶三径隐渊明。
我来恰值初晴后,山影波光分外清。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高耸入云的画阁,坐落在百雉之城中,其名"涵虚"寓意深远,仿佛与天空相融合,实至名归。阁前的柳树与旗帜交相辉映,增添了生机与活力,而阁内的琴声与佩环声交织,营造出宁静雅致的氛围。诗人并不羡慕范蠡泛舟五湖的隐逸生活,也不愿像渊明那样过着简朴的田园生活,而是欣赏着雨后初晴的美景,山影与波光在眼前分外清晰,显得格外清新脱俗。整首诗通过写景抒怀,表达了对涵虚阁所处环境的喜爱和对淡泊名利生活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