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寒月白夜寥寥,高座空亭藓未凋。
拾果老猿随梵出,听灯山鬼避灯遥。
虚堂杉桧秋阴长,古迹齐梁世次消。
我巳忘情共顽石,不烦磨洗问前朝。
松寒月白夜寥寥,高座空亭藓未凋。
拾果老猿随梵出,听灯山鬼避灯遥。
虚堂杉桧秋阴长,古迹齐梁世次消。
我巳忘情共顽石,不烦磨洗问前朝。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夜晚的松林与月色,以及其中隐含的禅意与历史感。
首句“松寒月白夜寥寥”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个寒冷的夜晚,月光如霜般洁白,松树在月色下显得更加挺拔,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接着,“高座空亭藓未凋”进一步描绘了亭子的孤寂与时间的流逝,苔藓虽未凋零,却也暗示着岁月的痕迹。
“拾果老猿随梵出,听灯山鬼避灯遥”两句则引入了动物与神秘元素,老猿在月夜下拾取果实,似乎与僧人的梵音相伴,而山鬼在远处听到灯火声后避让,增添了诗歌的神秘色彩和动态感,同时也暗示了人与自然、超自然力量之间的微妙关系。
“虚堂杉桧秋阴长,古迹齐梁世次消”将视角转向更为深远的历史,虚堂内杉桧树的阴影随着秋天的深入而逐渐拉长,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变迁,齐梁古迹的痕迹在岁月中逐渐消失,留下的是对过往的追忆与感慨。
最后,“我巳忘情共顽石,不烦磨洗问前朝”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他与顽石为伴,忘记了尘世的烦恼,无需去追问过去的朝代,体现了对当下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追求,以及对历史的淡然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与历史遗迹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宁静、超脱与历史的深刻感悟,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深沉而不失明快,是一首富有哲思的佳作。
万里长城家,一生唯报国。
腰垂紫文绶,手控黄金勒。
高视黑头翁,遥吞白骑贼。
先麾牙门将,转斗黄河北。
帐下亲兵皆少年,锦衣承日绣行缠。
辘轳宝剑初出鞘,宛转角弓初上弦。
步人抽箭大如笛,前把两矛后双戟。
左盘右射红尘中,鹘入鸦群有谁敌。
杀将破军白日馀,回旃舞旆北风初。
郡公楯鼻好磨墨,走马为君飞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