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偈颂一百零一首·其七十二》
《偈颂一百零一首·其七十二》全文
宋 / 释慧性   形式: 偈颂

木落高秋玉露垂,慎终追远又思惟。

无端一世灭胡种,累及儿孙说向谁。

哑却口,落尽眉。牵犁拽杷,带水拖泥。

顺捋虎须拈蝎尾,白拈手里觅便宜。

家肥生孝子,谁是五逆儿。呜咿,呜咿。

秋露春风消息在,不知谁荐上头机。

(0)
鉴赏

这首宋代禅宗僧人释慧性的偈颂,以秋天落叶和露珠为引,表达了对生死、因果与家庭教育的深刻思考。首句“木落高秋玉露垂”,描绘了深秋时节的景象,暗示着生命的无常和岁月的流逝。接下来,“慎终追远又思惟”强调了对先人的尊重和对身后事的反思,体现了儒家的孝道观念。

诗中“无端一世灭胡种,累及儿孙说向谁”暗含对历史变迁和无辜受累的感慨,可能寓言着世事无常,无辜者也可能受到牵连。诗人通过“哑却口,落尽眉”的形象描绘,表达了沉默和哀伤的情绪,以及对世间苦难的无奈。

“牵犁拽杷,带水拖泥”象征着生活的艰辛和磨砺,而“顺捋虎须拈蝎尾,白拈手里觅便宜”则揭示了人们在困境中挣扎求生,试图寻找生存之道的无奈。诗人进一步指出“家肥生孝子”,暗示良好的家庭环境能培养出孝顺之子,反问“谁是五逆儿”,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不公。

最后两句“呜咿,呜咿。秋露春风消息在,不知谁荐上头机”以悲凉的叹息收束,表达出对命运无常和人生际遇的深深感慨,同时暗示着世间万物都在自然法则的掌控之中,无人能左右。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伦理和命运的深刻洞察,具有浓厚的哲理意味。

作者介绍

释慧性
朝代:宋

释慧性(一一六二~一二三七),号无明,俗姓李,达州巴渠(今四川宣汉东北)人。孝宗淳熙十五年(一一八八)祝发,束包南游。首谒佛照光,又造松源崇岳座下。出世蕲州资福寺,越两年,迁智度寺。后历住南康军庐山归宗能仁、开先华藏、栖贤宝觉、平江府阳山尊相、寿宁万岁等寺。理宗嘉熙元年卒,年七十六。为南岳下十九世,松源崇岳禅师法嗣。有《无明慧性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
猜你喜欢

登归宗岩

奇冠南闽此最奇,归宗千古是谁归。

至今来访谁先至,知是曹刘先我知。

(0)

书事十绝·其十

百丈岢峨贾客船,张帆打鼓下长川。

路人指点几垂泪,江道无来十六年。

(0)

木兰花慢.甘泉岩

断崖抛雪瀑,又潜溜、入山跟。

听暗壁潺湲,山中紫雾,山下红云。

当年七僧甚处,但空馀、老刹靠嶙峋。

底事神粮不幻,翠窝剩积香尘。纷纷。结社种莲人。

名氏已无闻。看银书般若,金陵故国,斜敕空存。

争得十虚销殒,为让皇、冤魄脱沈沦。

往事犹堪一笑,岩花乱点乌巾。

(0)

作歌咏苏云卿

东湖湖面波渺瀰,东湖岸上春土肥。

先生锄云明月晓,种来蔬甲今成畦。

把茅萧萧环四壁,此身不愿人间识。

乾坤清夷那复知,寸心杳渺黄尘隔。

故人子房今九云,交情不断江湖滨。

江西使漕却驺骑,故作敲门问字人。

黄金百镒笺一幅,多谢春风到茅屋。

君为使者吾邦民,见君容我更樵服。

故人与我情重哉,君且归矣明当来。

明朝启扉人不见,黄金不动书不开。

使者持书三太息,封书径上黄扉侧。

翩翩鹤驭云冥冥,空向湖山访行迹。

向来桐江严子陵,曾得故人双眼青。

芒鞋却踏京华路,太史惊誇说客星。

先生得书掉头去,并此湖光不回顾。

梦夫孀妇截髻鬟,亦有老大闺中女。

(0)

哭尹师鲁

众人生死如尘泥,一贤废死千载悲。

汉初董生不大用,厥政自此惭隆姬。

至今董生没虽久,语者为汉常嗟欷。

尹公素志任天下,众亦共望齐皋伊。

文章气节盖当世,尚在功德如豪氂。

安知蔓草蔽原野,雪霰先折青松枝。

百身可赎世岂惜,讣告四至人犹疑。

悲公尚至千载后,况复悲者同其时。

非公生平旧相识,跽向北极陈斯诗。

(0)

首夏

乱崖蒸润滴嵯峨,苒苒生云雨意多。

已爱破山泉漱玉,更怜垂垄麦翻波。

妖红落后新篁出,老绿浓时野鸟过。

还与北窗添睡思,尽抛尘上养天和。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赵嘏 袁宗道 段成己 朱元璋 周邦彦 魏初 李舜臣 王安中 曹贞吉 郑文焯 张先 高翥 苏舜钦 谢朓 李端 黄道周 葛立方 康海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