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落高秋玉露垂,慎终追远又思惟。
无端一世灭胡种,累及儿孙说向谁。
哑却口,落尽眉。牵犁拽杷,带水拖泥。
顺捋虎须拈蝎尾,白拈手里觅便宜。
家肥生孝子,谁是五逆儿。呜咿,呜咿。
秋露春风消息在,不知谁荐上头机。
木落高秋玉露垂,慎终追远又思惟。
无端一世灭胡种,累及儿孙说向谁。
哑却口,落尽眉。牵犁拽杷,带水拖泥。
顺捋虎须拈蝎尾,白拈手里觅便宜。
家肥生孝子,谁是五逆儿。呜咿,呜咿。
秋露春风消息在,不知谁荐上头机。
这首宋代禅宗僧人释慧性的偈颂,以秋天落叶和露珠为引,表达了对生死、因果与家庭教育的深刻思考。首句“木落高秋玉露垂”,描绘了深秋时节的景象,暗示着生命的无常和岁月的流逝。接下来,“慎终追远又思惟”强调了对先人的尊重和对身后事的反思,体现了儒家的孝道观念。
诗中“无端一世灭胡种,累及儿孙说向谁”暗含对历史变迁和无辜受累的感慨,可能寓言着世事无常,无辜者也可能受到牵连。诗人通过“哑却口,落尽眉”的形象描绘,表达了沉默和哀伤的情绪,以及对世间苦难的无奈。
“牵犁拽杷,带水拖泥”象征着生活的艰辛和磨砺,而“顺捋虎须拈蝎尾,白拈手里觅便宜”则揭示了人们在困境中挣扎求生,试图寻找生存之道的无奈。诗人进一步指出“家肥生孝子”,暗示良好的家庭环境能培养出孝顺之子,反问“谁是五逆儿”,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不公。
最后两句“呜咿,呜咿。秋露春风消息在,不知谁荐上头机”以悲凉的叹息收束,表达出对命运无常和人生际遇的深深感慨,同时暗示着世间万物都在自然法则的掌控之中,无人能左右。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伦理和命运的深刻洞察,具有浓厚的哲理意味。
奇冠南闽此最奇,归宗千古是谁归。
至今来访谁先至,知是曹刘先我知。
断崖抛雪瀑,又潜溜、入山跟。
听暗壁潺湲,山中紫雾,山下红云。
当年七僧甚处,但空馀、老刹靠嶙峋。
底事神粮不幻,翠窝剩积香尘。纷纷。结社种莲人。
名氏已无闻。看银书般若,金陵故国,斜敕空存。
争得十虚销殒,为让皇、冤魄脱沈沦。
往事犹堪一笑,岩花乱点乌巾。
东湖湖面波渺瀰,东湖岸上春土肥。
先生锄云明月晓,种来蔬甲今成畦。
把茅萧萧环四壁,此身不愿人间识。
乾坤清夷那复知,寸心杳渺黄尘隔。
故人子房今九云,交情不断江湖滨。
江西使漕却驺骑,故作敲门问字人。
黄金百镒笺一幅,多谢春风到茅屋。
君为使者吾邦民,见君容我更樵服。
故人与我情重哉,君且归矣明当来。
明朝启扉人不见,黄金不动书不开。
使者持书三太息,封书径上黄扉侧。
翩翩鹤驭云冥冥,空向湖山访行迹。
向来桐江严子陵,曾得故人双眼青。
芒鞋却踏京华路,太史惊誇说客星。
先生得书掉头去,并此湖光不回顾。
梦夫孀妇截髻鬟,亦有老大闺中女。
《作歌咏苏云卿》【宋·曾原一】东湖湖面波渺瀰,东湖岸上春土肥。先生锄云明月晓,种来蔬甲今成畦。把茅萧萧环四壁,此身不愿人间识。乾坤清夷那复知,寸心杳渺黄尘隔。故人子房今九云,交情不断江湖滨。江西使漕却驺骑,故作敲门问字人。黄金百镒笺一幅,多谢春风到茅屋。君为使者吾邦民,见君容我更樵服。故人与我情重哉,君且归矣明当来。明朝启扉人不见,黄金不动书不开。使者持书三太息,封书径上黄扉侧。翩翩鹤驭云冥冥,空向湖山访行迹。向来桐江严子陵,曾得故人双眼青。芒鞋却踏京华路,太史惊誇说客星。先生得书掉头去,并此湖光不回顾。梦夫孀妇截髻鬟,亦有老大闺中女。
https://shici.929r.com/shici/CeBjWlnLPA.html
众人生死如尘泥,一贤废死千载悲。
汉初董生不大用,厥政自此惭隆姬。
至今董生没虽久,语者为汉常嗟欷。
尹公素志任天下,众亦共望齐皋伊。
文章气节盖当世,尚在功德如豪氂。
安知蔓草蔽原野,雪霰先折青松枝。
百身可赎世岂惜,讣告四至人犹疑。
悲公尚至千载后,况复悲者同其时。
非公生平旧相识,跽向北极陈斯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