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以乡名曰万安,篆碑谁作曰溪干。
化龙二字重修得,归鹤千年耐久看。
钩画不凡非世有,精神欲动肯泥蟠。
崇宁石在文尤古,虹笔相辉射斗寒。
桥以乡名曰万安,篆碑谁作曰溪干。
化龙二字重修得,归鹤千年耐久看。
钩画不凡非世有,精神欲动肯泥蟠。
崇宁石在文尤古,虹笔相辉射斗寒。
这首诗《题化龙桥碑》由宋代诗人林希逸所作,通过对“化龙桥”碑刻的描绘与赞美,展现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深厚情感和对艺术美的独特见解。
首联“桥以乡名曰万安,篆碑谁作曰溪干”,开篇点明了地点与主题,一座以“万安”命名的桥梁,其上的篆刻碑文被称作“溪干”。这里不仅提到了桥名与碑名,也暗示了此地的历史与文化积淀。
颔联“化龙二字重修得,归鹤千年耐久看”,将桥名“化龙”与桥上碑文的“归鹤”并置,通过“化龙”象征着桥梁的古老与神奇,而“归鹤”则寓意着时间的悠长与历史的沉淀。这两字不仅是桥名的精炼概括,也是对桥上碑文内容的隐喻,表达了对历史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
颈联“钩画不凡非世有,精神欲动肯泥蟠”,进一步赞美了碑文的艺术价值与精神内涵。这里的“钩画不凡”是对碑文书法的独特风格与高超技艺的赞誉,“精神欲动”则是对碑文所蕴含的历史故事与文化精神的生动描绘,表现出诗人对碑文艺术魅力的深刻感受。
尾联“崇宁石在文尤古,虹笔相辉射斗寒”,以“崇宁石”为背景,强调了碑文的年代之久远与艺术价值的珍贵。同时,“虹笔相辉射斗寒”运用比喻手法,将碑文的光辉比作彩虹,不仅描绘了碑文的美丽,也象征着历史文化的璀璨与永恒,即使在寒冷的夜晚也能照亮人心,传递出温暖与希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化龙桥碑的细致描绘与高度赞扬,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古代建筑与文化遗产的敬仰之情,也体现了他对艺术美与历史美的深刻理解与独到见解。
若论佛,祇是当人更无物。
若论顶,昼夜舒光照前境。
若论心,看时无相用时深。
若论经,解语能言不是声。
若论斋,所为所作尽和谐。
若论愿,犹如身在龙门院。
若论了,无虑无疑心皎皎。
心皎皎,增添福寿灾殃少。
论量功德广难思,须弥未大沧溟小。
世人不识我,求我以形容。
形容不相似,徒观纸上龙。
若要识得我,问取主人翁。
主人好家业,物物要安藏。
六兄誇艺术,三母足温良。
南厅善书算,北库多财粮。
住来但觉久,懒去问张王。
君若一识得,与汝同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