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握陂龙陟凤台,厌闻远雁一声哀。
霜乾殷叶背林去,雨足黄云归谷来。
蕙幛可能留鹤宿,草堂终待觅桤栽。
有心培养山中桂,不束轮囷作散材。
拟握陂龙陟凤台,厌闻远雁一声哀。
霜乾殷叶背林去,雨足黄云归谷来。
蕙幛可能留鹤宿,草堂终待觅桤栽。
有心培养山中桂,不束轮囷作散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山中的诗人对于秋天的感受和生活状态。开篇"拟握陂龙陟凤台",表达了诗人对于高远之处的向往,而"厌闻远雁一声哀"则透露了诗人对世事的淡然态度,不愿再被远方大雁的叫声所打扰,显得有些孤傲与超脱。
"霜乾殷叶背林去"写出了秋天树叶在寒风中飘零的情景,而"雨足黄云归谷来"则是对秋雨过后山谷间云气盈盈的描绘,勾勒出一个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自然画卷。
"蕙幛可能留鹤宿"中的"蕙幛"指的是用野草制成的简陋住所,而"可能留鹤宿"则表明诗人愿意在这样简单的居所中与白鹤为伴,体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紧接着的"草堂终待觅桤栽",则是诗人对于未来的期待,希望能够找到合适的地方,栽种桤树,营造一个安静的居所。
最后两句"有心培养山中桂,不束轮囊作散材"表达了诗人对于山中桂树的珍视和培育之意,同时也强调了他不愿将这些自然之物加以利用,只是为了让它们自由生长,保持其原有的美好。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隐者对于生活状态的表达,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哲学。
山人归去意何如,八尺方床自卷舒。
侧岸采茶敲石火,隔峰剪竹溜清渠。
碧潭印月菱花镜,白雁横空贝叶书。
后日相寻定何处?不于吴下即康庐。
丹极飞明诏,锋车召老臣。
仲舒经术䆳,贾谊谠言陈。
偃革怀殊俗,安田慰远人。
公心如皦日,江国自熙春。
散乱堆床帙,萧飕满案尘。
诡随吾不忍,高卧理还伸。
入奏能回主,当言莫爱身。
衮衣瞻望重,丈席侍趍频。
铅椠工无益,樵渔意巳亲。
白鸥波万里,浩荡未能驯。
云间高阁翠为帘,疑是仙居拥卫严。
虹影荡摇青帝阙,海风吹堕宝陀岚。
半空倒景惊奇绝,千丈摇光入顾瞻。
我自平生多异梦,似怜方朔诧雄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