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偈颂一一二首·其八十三》
《偈颂一一二首·其八十三》全文
宋 / 释清远   形式: 偈颂

若论佛,祇是当人更无物。

若论顶,昼夜舒光照前境。

若论心,看时无相用时深。

若论经,解语能言不是声。

若论斋,所为所作尽和谐。

若论愿,犹如身在龙门院。

若论了,无虑无疑心皎皎。

心皎皎,增添福寿灾殃少。

论量功德广难思,须弥未大沧溟小。

(0)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的视角,探讨了佛教的诸多概念与实践,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修行智慧。

首先,“若论佛,祇是当人更无物”,意味着真正的佛性就在每个人心中,无需外求,每个人都是佛的体现。接着,“若论顶,昼夜舒光照前境”,将佛性的光明比作头顶的光芒,无论昼夜,都能照亮前方的道路,象征着智慧的指引和内心的光明。

“若论心,看时无相用时深”,指出心的本质在于其内在的深度和无相的特性,即心不被外在事物所局限,也不受情感波动的影响,始终保持内在的平静和深度。

“若论经,解语能言不是声”,强调了经典的意义不在于文字本身,而在于理解与实践,真正的智慧在于内心的理解而非语言的表达。

“若论斋,所为所作尽和谐”,提倡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和谐,无论是行为还是思想,都应遵循自然与和谐的原则。

“若论愿,犹如身在龙门院”,表达了对清净、庄严生活的向往,如同置身于龙门寺中,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若论了,无虑无疑心皎皎”,意味着达到觉悟的状态,内心无虑无疑,如同明镜一般清澈。

最后,“心皎皎,增添福寿灾殃少”,强调了内心的纯净与清明能够带来更多的福祉与长寿,减少灾祸与痛苦。

“论量功德广难思,须弥未大沧溟小”,则以宇宙中的巨大与广阔来比喻修行的功德之深广,难以用言语衡量,即便是巨大的须弥山也显得微不足道。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和象征,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佛教的核心理念和修行方法,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佛法,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智慧的觉醒。

作者介绍

释清远
朝代:宋

释清远(一○六七~一一二○),号佛眼,临邛(今四川邛崃)人。俗姓李。年十四出家,尝依毗尼。南游江淮间,遍历禅席,师事五祖演禅师七年。后隐居四面山大中庵,又住崇宁万寿寺。继住舒州龙门寺十二年。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奉敕住和州褒禅山寺(《古尊宿语录》卷二九)。踰年,以疾辞,归隐蒋山之东堂。为南岳下十四世,五祖演禅师法嗣。宣和二年卒,年五十四。事见《筠溪集》卷二四《和州褒山佛眼禅师塔铭》,《嘉泰普灯录》卷一一、《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猜你喜欢

和君锡雪后招探春·其一

莫嫌微雪压梅芽,已有归鸿泊浦沙。

天上诏来难久驻,直须早看洛阳花。

(0)

寄柳秘校

颇聋早谢葛亮辟,少吃善著扬雄书。

篱风索索苦瓠晚,山雨重重甘菊疏。

今人相轻多匿笑,古人自许堪同调。

咀芹嚼藻泮有宫,先生手提终化龙。

(0)

送谢学宾

衰年懒看客,十卧适一起。

谢子何许来,我屐屡折齿。

貌闲神又肃,论事静而理。

纷然嘲哳际,莞尔谐宫徵。

麟获无怒角,凤去愁遁尾。

正应晚闻道,不受血气使。

山头蕨芽老未镰,庭中桂枝春已添。

巢由亦有藏身地,小压声名傍屋檐。

(0)

改东门出二首·其二

左方拥崇冈,昔也重嶙峋。

自我护樵牧,林光稍敷纷。

与菊明疏秋,堕桃照秾春。

本求平野立,八荒辩燕秦。

终限分寸珠,僧磬通比邻。

面墙虽养蒙,意生岂名身。

(0)

楼参政挽词

外补何多只近州,却于中禁胜淹留。

晚参国论非无乐,苦说时难更有愁。

天下知心古来少,人间此梦觉应休。

自嗟不识鄞江路,清泪因公寄海流。

(0)

何参政挽歌三首·其二

晞发沧浪上,滩声近广骚。

绿围齐长柳,红糁半含桃。

欲寡堪增寿,闲多更养高。

佳哉凤皇垄,悲甚付乌号。

(0)
诗词分类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诗人
董士锡 太白山神 李璟 陈季同 周晋 严忠济 田游岩 王象春 郏亶 崔元略 滕珦 王嫱 梁焘 都穆 温峤 班婕妤 陈时政 叶法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