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楼参政挽词》
《楼参政挽词》全文
宋 / 叶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外补何多只近州,却于中禁胜淹留。

晚参国论非无乐,苦说时难更有愁。

天下知心古来少,人间此梦觉应休。

自嗟不识鄞江路,清泪因公寄海流。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lóucānzhèngwǎn
sòng / shì

wàiduōzhījìnzhōuquèzhōngjìnshèngyānliú

wǎncānguólùnfēishuōshínángèngyǒuchóu

tiānxiàzhīxīnláishǎorénjiānmèngjuéyìngxiū

jiēshíyínjiāngqīnglèiyīngōnghǎiliú

注释
何多:众多。
近州:附近州府。
中禁:皇宫中心。
淹留:长时间停留。
国论:朝堂讨论。
苦说:谈论得痛苦。
时难:时局艰难。
知心:理解的人。
此梦:这样的梦境。
觉应休:醒来后应该停止。
鄞江路:鄞江之路(可能指代某地或某人的路线)。
清泪:清冷的眼泪。
海流:大海的水流,象征远方。
翻译
在外任职的官员众多,但大多集中在附近州府,相比之下,在皇宫中心停留更久。
参与朝堂讨论并非没有乐趣,然而谈论时局艰难只会增添忧虑。
自古以来,能有天下人理解的人很少,人间这样的梦境醒来后应该停止。
我感叹自己不熟悉鄞江之路,只能借清泪寄托对你的思念,随着海流而去。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叶适所创作的《楼参政挽词》。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于仕途生涯颇有感慨。他在开篇便提出“外补何多只近州”,表达了对官场中人事更迭、远方任职与家乡相距过远的无奈之情。紧接着,“却于中禁胜淹留”则揭示出作者对于朝廷内部权力斗争所带来的困扰和停滞感。

在“晚参国论非无乐,苦说时难更有愁”一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和参与,虽然这份关心并未减轻他的忧虑,反而因为时代的艰难增添了更多的烦恼。

接着,“天下知心古来少,人间此梦觉应休”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逃离尘嚣的心境。诗人似乎在提醒自己和读者,对于那些无法改变的事实最好是保持一种觉悟,然后放手。

最后两句“自嗟不识鄞江路,清泪因公寄海流”则显示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里的“鄞江路”虽然未指明具体地点,但它代表着作者对家乡的渴望和留恋,以及因为仕途所迫而不能回归的无奈。这股清泪不仅是诗人的个人哀愁,也寄托了他对于整个时代、社会状态的感慨。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官场生涯的深刻反思,展现了作者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以及对于家国的深沉关怀。

作者介绍
叶适

叶适
朝代:宋   字:正则   号:水心居士   籍贯: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   生辰:1150年5月26日—1223年2月21日

叶适(1150年5月26日—1223年2月21日),字正则,号水心居士,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论家,世称水心先生。嘉定十六年(1223年),叶适去世,年七十四,赠光禄大夫,获谥“文定”(一作忠定),故又称“叶文定”、“叶忠定”。叶适主张功利之学,反对空谈性命,对朱熹学说提出批评,为永嘉学派集大成者。他所代表的永嘉事功学派,与当时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并列为“南宋三大学派”,对后世影响深远,是温州创业精神的思想发源。著有《水心先生文集》、《水心别集》、《习学记言》等。
猜你喜欢

题仲经家江贯道潇湘八景图·其二洞庭秋月

万顷玻璃上,辉辉玉一环。

望中青似粟,约莫是君山。

(0)

寅夫惠教游鼓山四诗细读如在屴崱杖屦间想像追和用坚重游之约四首·其一

城市林泉隔几关,半生幽兴欠闽山。

久闻屴崱高寒处,一望蓬莱缥缈间。

有约同看红日上,无端独占白云间。

锦囊收拾奇观了,物色分留肯破悭。

(0)

农里叹·其二

洨水南来接北滹,两河会合泛田庐。

官来检验承尊重,所望申圆得早除。

(0)

琉璃肺

击鲜为具乐朋簪,辣品流馨涨绿沈。

犀箸喜辛忘海味,霜刀争割快牛心。

四筵谈屑霏馀烈,一缕冰浆濯□襟。

胜过屠门矜大嚼,梦云飞绕蹛林深。

(0)

辞长乐先垄

展墓过农里,衔恩使远方。

气随天北转,人与雁南翔。

肝胆孤忠在,江湖去路长。

此回当自信,不必泥行藏。

(0)

幽思六首·其五

藏舟泰山巅,偶值怀襄流。

忽从归墟东,直向西海头。

洗日复濯月,光抱空中楼。

扶疏散青红,异气缠九州。

忽焉阁寒沙,伫立令人愁。

明朝早潮来,欲住不得留。

(0)
诗词分类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诗人
杨凝式 陆九韶 李联琇 何承天 杨孚 徐安贞 刘细君 吉中孚 苏涣 陈尧咨 苏佑 李绂 黄绍箕 陈叔达 关盼盼 赵顼 李忱 刘义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