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行黯黯疑天梦,官道劳劳乱客旌。
采药人归忘世乱,入山计决觉身轻。
湿灰相罢惊壶子,浇块愁消赖曲生。
一卧自开窗面北,希夷峡裹待升平。
晨行黯黯疑天梦,官道劳劳乱客旌。
采药人归忘世乱,入山计决觉身轻。
湿灰相罢惊壶子,浇块愁消赖曲生。
一卧自开窗面北,希夷峡裹待升平。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晨行官道所见所感,充满了对世事的忧虑与对自然的向往。首句“晨行黯黯疑天梦”,以晨雾迷蒙的景象象征着对现实世界的迷茫与困惑,仿佛置身于梦境之中。接着,“官道劳劳乱客旌”一句,通过繁忙的官道和纷乱的旗帜,展现了社会的动荡不安。
“采药人归忘世乱,入山计决觉身轻”两句,诗人借采药人归隐山林的故事,表达了自己渴望逃离世俗纷扰,寻求心灵宁静的愿望。山林之中的生活,让人心灵得以解脱,身体也感到轻盈自在。
“湿灰相罢惊壶子,浇块愁消赖曲生”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湿灰象征着生活的艰难与挫折,壶子可能是指酒壶,用来排解忧愁;而“浇块愁消赖曲生”则表明在面对困难时,诗人依赖于酒或某种寄托来缓解内心的愁绪。
最后,“一卧自开窗面北,希夷峡裹待升平”表达了诗人希望在静谧的环境中等待社会的安定与和平。面北而卧,既是对自然环境的亲近,也是对内心平静的追求。希夷峡,可能象征着隐居之地,待到社会恢复安宁,诗人期待着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世界。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的忧虑、对自然的向往以及对理想社会的憧憬。
五原驱车兴殊浅,三秦卧病秋云高。
束带那能见长吏,谈经何以随儿曹。
上书一日报明主,愿乞骸骨归蓬蒿。
小臣采薪业不佞,闻道巢由亦已逃。
拂衣中原风雨来,群公祖帐青门开。
二疏一去三千载,大夫未老宁贤哉。
新乡城西重回首,当时叱驭其人走。
路傍伏谒莫敢动,囊里俸钱君但取。
此辈交情虽可见,吾徒大名终在口。
于今偃息南山陲,闭户不令二仲知。
负海少年大跋扈,遣使问我抽簪期。
百尔不分一狂客,余发种种何能为。
玄经半卷常自诵,浊酒千钟醉不疑。
五子江湖正漂泊,黄鹄摩天慕者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