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人倚柱笑雷公,又向深山霹怪松。
必若有苏天下意,何如惊起武侯龙。
闲人倚柱笑雷公,又向深山霹怪松。
必若有苏天下意,何如惊起武侯龙。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偓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胸襟壮阔、个性鲜明的一面。开篇“闲人倚柱笑雷公”一句,表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又向深山霹怪松”则继续渲染了这种境界,将目光投向深远的山林之中,那里的松树被暴风雨打击得扭曲而成奇异的形状。
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在这些自然元素中得到映射,彰显出一种不畏强权、独立自主的人生态度。接下来的“必若有苏天下意”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大事的关心和责任感。而最后一句“何如惊起武侯龙”,则是通过历史上的勇猛将领——诸葛亮(字孔明,号武侯)的比喻,抒发了诗人想要像诸葛亮那样,以自己的才华和力量,为天下带来震撼和变化的愿望。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韩偓的个人品格,更融入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以及实现理想抱负的强烈欲望。
烛花凉,炉穗重,妆面半帘记。
罗扇恩疏,消得锦机字。
绝怜宽褪春衫,窄偎秋被,楚云重、梦扶不起。
酒边事。因甚一夕离悰,潘鬓竟星矣。
相忆无凭,相怜又无计。
愿将心化圆冰,层层摺摺,照伊到、画屏山底。
满城风雨,又是重阳近。
黄菊媚清秋,倚东篱、商量开尽。
红萸白酒,景物一年年,人渐远,梦还稀,赢得无穷恨。
钗分镜破,一一关方寸。
强醉欲消除,醉魂醒、凄凉越闷。
鸳鸯宿债,偿了恶因缘,当时事,只今愁,斑尽安仁鬓。
梅花独自,倚东风低说。那一枝枝向谁折。
更高处、偏寒玉手徘徊,知有赠、惹我梅心如结。
晚来怜素影,影亦怜人,偏是今宵共明月。
正传柑时候,薄袖轻衫,蝉鬓动、腰肢清切。
但屈指、年来携手处,又不道梅花,像人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