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里柴门傍水开,了无人迹破苍苔。
延陵有客溪南住,时挈春醪问字来。
竹里柴门傍水开,了无人迹破苍苔。
延陵有客溪南住,时挈春醪问字来。
这首明代诗人程敏政的《题溪南吴本忠小景》描绘了一幅静谧而雅致的画面。首句“竹里柴门傍水开”,以竹林和柴门为背景,展现出一种隐逸的生活环境,门扉半掩,紧邻潺潺流水,透露出一种自然与人和谐共处的意境。次句“了无人迹破苍苔”,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清幽,连人的足迹都难以寻见,只有青苔静静地覆盖着地面,增添了荒寂感。
后两句“延陵有客溪南住,时挈春醪问字来”,点明了诗中的主人公——一位住在溪南的友人,他时常带着自酿的春酒,前来拜访诗人,探讨学问。这不仅体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也暗示了诗人对知识和文化的热爱,以及对淳朴生活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生活图景,寓含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赞美和对友情的珍视。
大孝慕终身,赤子心不失。
人为物欲移,少时浑不忆。
嗟嗟尘壒中,自朝至日昃。
惟余夜梦清,常侍亡亲侧。
依然一卷书,口授皆手泽。
此境几何年,未能忘顷刻。
寤寐恍见之,音容在咫尺。
往时青灯味,此生难再得。
纵使画能传,深恩报罔极。
龙子具史才,善学紫阳笔。
著书逾十年,凤池曾未入。
忽捧五朵云,变体效韦陟。
同游忆鹭渚,论文共畴昔。
古今纳怀抱,早兼才学识。
致身今省郎,回翔在禁密。
由来铨衡司,稽考近史职。
岂独藉文章,赓歌以报国。
子亦能诗人,投我累篇什。
性情本一气,我诗堪子质。
作诗如作史,即此见风力。
子诗无常师,往往有心得。
浪仙遇京兆,推敲偶相值。
公干肯升堂,澹台不至室。
诗道日趋下,竟成夤缘习。
而子独不然,品高诗自逸。
观人在忽微,我心仪有日。
以兹矢平生,当为邦司直。
看子上青云,晚成裕名实。
致君尧舜道,千秋事何极。
同学廿年余,心期应可必。
杜老称诗史,许身空契稷。
《龙筠圃吏部寄题拙诗四首,适假旋,赋此为赠》【清·刘绎】龙子具史才,善学紫阳笔。著书逾十年,凤池曾未入。忽捧五朵云,变体效韦陟。同游忆鹭渚,论文共畴昔。古今纳怀抱,早兼才学识。致身今省郎,回翔在禁密。由来铨衡司,稽考近史职。岂独藉文章,赓歌以报国。子亦能诗人,投我累篇什。性情本一气,我诗堪子质。作诗如作史,即此见风力。子诗无常师,往往有心得。浪仙遇京兆,推敲偶相值。公干肯升堂,澹台不至室。诗道日趋下,竟成夤缘习。而子独不然,品高诗自逸。观人在忽微,我心仪有日。以兹矢平生,当为邦司直。看子上青云,晚成裕名实。致君尧舜道,千秋事何极。同学廿年余,心期应可必。杜老称诗史,许身空契稷。
https://shici.929r.com/shici/hxYxHAp4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