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哀四忠·其三》
《哀四忠·其三》全文
清 / 刘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偶失东隅可若何,桑榆未晚奈蹉跎。

越秦异视徒滋戾,文武同时要在和。

语记班荆图报复,军因伏莽误传讹。

分明功过君亲质,一死酬恩岂有他。

(0)
鉴赏

这首诗《哀四忠(其三)》是清代诗人刘绎所作,通过深沉的笔触,表达了对忠诚与牺牲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对比手法,展现了作者对于历史人物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道德伦理的深刻思考。

首联“偶失东隅可若何,桑榆未晚奈蹉跎。”以自然界的景象为喻,将人生的得失比作日出日落,暗示了即使在晚年也应珍惜时光,避免空度光阴。这里的“东隅”和“桑榆”分别代表早晨和傍晚,象征人生的开始与结束,提醒人们要把握时间,不虚度年华。

颔联“越秦异视徒滋戾,文武同时要在和。”通过对比越王勾践与秦始皇的治国理念,指出过分的苛政或暴政只会加剧社会矛盾,强调了和谐治理的重要性。这里“越秦”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态度,“戾”则指代了冲突与不和,而“文武”则强调了政治治理中文治武功并重,和谐统一的原则。

颈联“语记班荆图报复,军因伏莽误传讹。”这一联引用了历史典故,通过“班荆”和“伏莽”的故事,反映了战争中的复杂情况和信息传递的重要性。其中“报复”与“误传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示了战争中信息错误传播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历史教训的深刻反思。

尾联“分明功过君亲质,一死酬恩岂有他。”总结全诗,强调了个人的功过是非应当由君主和亲人来评判,表达了对忠诚与牺牲的崇高敬意。最后一句“一死酬恩岂有他”,直抒胸臆,表明了诗人愿意为国家和人民付出生命的决心,体现了强烈的使命感和牺牲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历史事件的深刻洞察,还蕴含了对忠诚、牺牲与道德伦理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

作者介绍

刘绎
朝代:清

刘绎,字景芳,号詹岩,永丰人。道光乙未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加三品卿衔。有《存吾春斋诗钞》。
猜你喜欢

望终南

终南晴后势崔鬼,积雪皑皑万壑堆。

天外奇峰连日白,山头老树尽花开。

惊风摧木号阴岭,冻瀑挟冰走涧雷。

晓起长安排闼望,岚光如水入城来。

(0)

仲昭家薇花红出墙外

听得诗声隔绛纱,一双燕子巧藏花。

玲珑莫搦胭脂雪,但倩仙人鸟爪爬。

(0)

閒咏

无聊时复耸吟肩,笔砚常堆短榻前。

偶忆《毛诗》心恍惚,呼儿代记在何篇。

(0)

寄和汪湘卿

犹记临行曾语我,教将近况报君知。

药垆为伴还如昔,书卷相亲未觉迟。

已分微躯终似此,那堪病骨更难支。

深情独有闺房秀,驿使梅花屡寄诗。

(0)

与姚氏三妹谈吴门名胜口号纪游·其三

清钟夜半寒山寺,不到枫桥估客船。

安得檀施金布地,精蓝重睹大康年。

(0)

憩园秋兴易州署中

园林雨后聚秋光,花影还依月影长。

小沼水清蘋叶老,曲栏风暖桂枝香。

野云行尽生岚气,山鸟飞来话夕阳。

种秫公田多逸兴,固应人境两相忘。

(0)
诗词分类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诗人
沈宜修 吴敬梓 况周颐 李咸用 蔡伸 柳贯 宋濂 吴伟业 晁冲之 李昴英 蒋春霖 霍韬 田锡 谭处端 刘黻 贾似道 文廷式 程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