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过山疑动,风来树欲颠。
长江波浩浩,应有未归船。
云过山疑动,风来树欲颠。
长江波浩浩,应有未归船。
这首诗描绘了山水之间的一幅动态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动与壮美。
首句“云过山疑动”,以云的流动暗示山的静止,云的飘逸带动了人们对山的错觉,仿佛山也在缓缓移动,营造了一种动静结合的和谐美感。
次句“风来树欲颠”,则进一步描绘了风的威力。微风吹过,树木似乎摇摇欲坠,展现出自然界力量的震撼与生命的活力。
后两句“长江波浩浩,应有未归船”,将视线从山林转向广阔的长江,波涛汹涌,似乎预示着远方有船只在航行,但是否有人未归,却成了一个引人遐想的悬念。这里不仅描绘了长江的壮丽景色,也寄托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的独特思考。
蚤岁游江湖,倏匆逾半百。
偶遂花溪隐,山水环我宅。
教儿业诗书,课仆勤稼穑。
投閒未三载,又作远行客。
系舟桐湾埠,衣袂带晚色。
风吹野烧红,月照滩水白。
舟中二三友,相对诉胸臆。
夜长不能眠,拥被情默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