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民如养儿,斯言有至理。
公以爱民心,托喻于爱子。
蔼然慈惠师,训俗本诗礼。
蒙养遂群生,育秀烝髦士。
生意满阶前,清芬被遐迩。
试听弦歌声,春风煦毛里。
养民如养儿,斯言有至理。
公以爱民心,托喻于爱子。
蔼然慈惠师,训俗本诗礼。
蒙养遂群生,育秀烝髦士。
生意满阶前,清芬被遐迩。
试听弦歌声,春风煦毛里。
此诗由清代诗人刘绎所作,题为《题彭虞臣邑侯<公余课子图>》,通过描绘一幅“公余课子”的场景,展现了官员在公务之余,依然不忘教育子女的情景。诗中运用了比喻和拟人化的手法,将治理百姓比作养育儿女,表达了对官员以爱心对待民众的赞颂。
首句“养民如养儿”直接点明主题,强调了官员治理百姓时应怀有如同养育子女般的深情与责任。接着,“斯言有至理”则肯定了这种观点的深刻道理。以下几句通过“公以爱民心,托喻于爱子”,进一步阐述了官员如何将对民众的爱护之情寄托于对子女的教育之中,体现了官员的高尚品德和责任感。
“蔼然慈惠师,训俗本诗礼”描绘了一位慈祥的官员,如同一位慈爱的老师,以诗书礼乐作为教化之本,引导民众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通过“蒙养遂群生,育秀烝髦士”,诗人赞美了这种教育方式不仅惠及了普通百姓,也培养出了众多优秀的人才。
最后,“生意满阶前,清芬被遐迩”形容了这种教育成果的广泛影响,使得生机勃勃的景象遍布四周,清新的香气传遍远近之处。而“试听弦歌声,春风煦毛里”则以音乐和春风的比喻,形象地表现了教育的温暖与美好,如同春风拂过,让人心情愉悦,精神焕发。
整首诗通过对“公余课子”这一场景的描绘,既赞美了官员的高尚品德,又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其对社会和谐与个人成长的深远影响。
山中之乐兮乐可忘老,匪盐匪酪兮养梨枣。
曾高云仍兮动阅数世,手树成栋兮鬓犹未槁。
一屈肘兮代谢,一寤寐兮谏夷歌皓。
耿客星犹在天兮,鄗坛洛庙馀烟草。
将相岂不鼎贵兮,曾腰领其未保。
子独有此山中兮,作室已考。
去不我顾兮,我将焉讨。
夜来闻祭灶,犹卖胶牙饧。
雪欲为南瑞,风才作北声。
今年全不冷,此月未尝晴。
造化难窥测,神奇易变更。
淫霖过夏涝,槁树迸春英。
热热如三伏,飞飞忽六霙。
花瓶梅尽落,齑瓮菜尤平。
欲掘馄饨荠,嫌泥懒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