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来闻祭灶,犹卖胶牙饧。
雪欲为南瑞,风才作北声。
今年全不冷,此月未尝晴。
造化难窥测,神奇易变更。
淫霖过夏涝,槁树迸春英。
热热如三伏,飞飞忽六霙。
花瓶梅尽落,齑瓮菜尤平。
欲掘馄饨荠,嫌泥懒出城。
夜来闻祭灶,犹卖胶牙饧。
雪欲为南瑞,风才作北声。
今年全不冷,此月未尝晴。
造化难窥测,神奇易变更。
淫霖过夏涝,槁树迸春英。
热热如三伏,飞飞忽六霙。
花瓶梅尽落,齑瓮菜尤平。
欲掘馄饨荠,嫌泥懒出城。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特殊的冬季景象,表现出诗人对自然变幻和时序颠倒的感慨。"夜来闻祭灶,犹卖胶牙饧"一句,通过祭灶(古代民间习俗,以米、面等物制成小人形状,用于驱邪)和糖果的买卖,反映出人们对节气变化的一种期待。然而接下来的两句"雪欲为南瑞,风才作北声"却显示了自然界的异常现象——本应是寒冷季节,却出现了暖意,甚至没有真正的冬天。
诗人通过"今年全不冷,此月未尝晴"表达了一种对气候异常变化的无奈和困惑。接着的两句"造化难窥测,神奇易变更"则是对自然界不可预知性的一种感叹,似乎在强调天地间万事万物皆有其自有的规律,而人类有限的认知无法完全把握。
以下几句"淫霖过夏涝,槁树迸春英。热热如三伏,飞飞忽六霙"描绘了一幅反季节的景象:本应是冬日,却有夏雨连绵、树木萌发之状,甚至出现了像盛夏般的酷热和频繁降雪的情形。
最后几句"花瓶梅尽落,齑瓮菜尤平。欲掘馄饨荠,嫌泥懒出城"则是对这种反常气候下人们生活状态的一种描述——连梅花也早早凋零,而园中蔬菜尚且生长不息;即便想要去挖掘野菜,也因为泥泞的路途而懒于出门。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界反常气候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世界秩序和规律失衡的感受,同时也映射出了宋末元初社会动荡不安、天灾频仍的一种时代背景。
孤云踪迹混风尘,蔼蔼阳和满一襟。
招得鸳班同胜赏,肯教牛铎嗣清音。
庵当黛面雪霜峭,洞锁玉台烟雨深。
何日与师携手去,胎仙同看舞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