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十二月大暖雨二十四昼夜二十五日始雪》
《十二月大暖雨二十四昼夜二十五日始雪》全文
宋 / 方回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夜来闻祭灶,犹卖胶牙饧。

雪欲为南瑞,风才作北声。

今年全不冷,此月未尝晴。

造化难窥测,神奇易变更。

淫霖过夏涝,槁树迸春英。

热热如三伏,飞飞忽六霙。

花瓶梅尽落,齑瓮菜尤平。

欲掘馄饨荠,嫌泥懒出城。

(0)
注释
祭灶:中国民间在冬至后的小寒时节祭祀灶神的习俗。
胶牙饧:古代的一种糖制品,用于祭祀。
南瑞:南方吉祥的象征。
北声:北方的风声,暗示季节变化。
全不冷:非常暖和。
未尝晴:从未有过晴朗天气。
造化:自然。
淫霖:过多的雨水。
六霙:六出之雪,形容大雪纷飞。
齑瓮:腌菜缸。
馄饨荠:荠菜,可做馄饨馅料。
懒出城:懒得离开城市。
翻译
昨晚听到祭祀灶神的活动,还有人在售卖糖霜。
雪花似乎想带来南方的好兆头,风却带来了北方的气息。
今年特别暖和,这个月从未有过晴天。
大自然的奥秘难以捉摸,奇妙的事物变化无常。
连绵的雨超过了夏天的洪涝,枯木上突然长出了新芽。
天气炎热得如同三伏天,却又忽然下起了大雪。
梅花已经全部凋谢,腌菜缸里的菜也显得格外普通。
想挖荠菜做馄饨,但懒得出门去沾满泥泞的城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特殊的冬季景象,表现出诗人对自然变幻和时序颠倒的感慨。"夜来闻祭灶,犹卖胶牙饧"一句,通过祭灶(古代民间习俗,以米、面等物制成小人形状,用于驱邪)和糖果的买卖,反映出人们对节气变化的一种期待。然而接下来的两句"雪欲为南瑞,风才作北声"却显示了自然界的异常现象——本应是寒冷季节,却出现了暖意,甚至没有真正的冬天。

诗人通过"今年全不冷,此月未尝晴"表达了一种对气候异常变化的无奈和困惑。接着的两句"造化难窥测,神奇易变更"则是对自然界不可预知性的一种感叹,似乎在强调天地间万事万物皆有其自有的规律,而人类有限的认知无法完全把握。

以下几句"淫霖过夏涝,槁树迸春英。热热如三伏,飞飞忽六霙"描绘了一幅反季节的景象:本应是冬日,却有夏雨连绵、树木萌发之状,甚至出现了像盛夏般的酷热和频繁降雪的情形。

最后几句"花瓶梅尽落,齑瓮菜尤平。欲掘馄饨荠,嫌泥懒出城"则是对这种反常气候下人们生活状态的一种描述——连梅花也早早凋零,而园中蔬菜尚且生长不息;即便想要去挖掘野菜,也因为泥泞的路途而懒于出门。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界反常气候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世界秩序和规律失衡的感受,同时也映射出了宋末元初社会动荡不安、天灾频仍的一种时代背景。

作者介绍
方回

方回
朝代:宋   字:万里   号:虚谷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生辰:1227—1307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猜你喜欢

九月晦斋宿太一宫都监姚高士示刘长翁及汤仲能诸公唱酬诗轴因和韵二首·其二

孤云踪迹混风尘,蔼蔼阳和满一襟。

招得鸳班同胜赏,肯教牛铎嗣清音。

庵当黛面雪霜峭,洞锁玉台烟雨深。

何日与师携手去,胎仙同看舞琴心。

(0)

虞使君示春日喜雨六绝和韵·其六

引袂天风几席傍,满城无处不甘棠。

定知丹雀衔书近,趣拥弓旌入帝乡。

(0)

寒食上巳杂吟八章·其八

万里弓旌喧特招,无能分合侣渔樵。

论心幸有西邻老,拄杖敲门话寂寥。

(0)

谒告得归拜呈内机知府郎官五首·其五

膏车忍待晓钟撞,浩荡归情不可降。

一笑朔风寒掠面,缓吟疏影蘸清江。

(0)

除夕和唐人张继张祐即事四绝句·其三

一笑升沉休问天,赞房赢得日高眠。

五湖浪透门前港,何不乘风稳放船。

(0)

和司令洪文咏梅花两绝句·其一

人间何处觅琼华,元住瑶池阿母家。

应念维摩室无侍,来随天女供天花。

(0)
诗词分类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诗人
李英 乌斯道 卢楠 陈渊 董元恺 吴俨 唐之淳 张诩 曾广钧 释宝昙 杨时 谢逸 虞堪 罗伦 王弘诲 叶颙 朱朴 庞尚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