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乐本太一,幽琴和乾坤。
郑声久乱雅,此道稀能尊。
吾见尹仙翁,伯牙今复存。
众人乘其流,夫子达其源。
在山峻峰峙,在水洪涛奔。
都忘迩城阙,但觉清心魂。
代乏识微者,幽音谁与论。
至乐本太一,幽琴和乾坤。
郑声久乱雅,此道稀能尊。
吾见尹仙翁,伯牙今复存。
众人乘其流,夫子达其源。
在山峻峰峙,在水洪涛奔。
都忘迩城阙,但觉清心魂。
代乏识微者,幽音谁与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吴筠的作品,名为《听尹锐师弹琴》。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和内心世界的宁静与高远。
“至乐本太一,幽琴和乾坤。” 这两句开篇即设定了一个哲学性的音乐观念,将至乐的源头追溯到宇宙之初,强调音乐能够达到天地之间的和谐统一。
“郑声久乱雅,此道稀能尊。” 提到了古代音乐家郑国的音乐风格,以及这种雅正之音在当时并不被普遍理解和尊崇。
“吾见尹仙翁,伯牙今复存。” 诗人自称看到的是像尹文子这样的高洁仙翁,而伯牙的琴艺仿佛重现,使古代音乐家的精神得以传承。
“众人乘其流,夫子达其源。” 这两句表明大众只追随音乐的表面流行,而诗人则能够深入理解音乐的本质和来源。
“在山峻峰峙,在水洪涛奔。” 描述了自然界中山川的壮丽景象,以及水流的迅猛,反映出音乐能够触及大自然的强烈气势。
“都忘迩城阙,但觉清心魂。” 这两句诗表达了在聆听琴声时,即使是繁华的城市也会被遗忘,只剩下内心的宁静与纯净。
“代乏识微者,幽音谁与论。” 最后,诗人感慨于自己所处的时代缺少能够理解这种高雅音乐之美的人,琴声变得孤寂,没有人能与之共同探讨和欣赏。
整首诗通过对音乐的深刻领悟和个人情怀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音乐艺术的崇高追求,以及在喧嚣红尘中寻找精神寄托的心境。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