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孝慕终身,赤子心不失。
人为物欲移,少时浑不忆。
嗟嗟尘壒中,自朝至日昃。
惟余夜梦清,常侍亡亲侧。
依然一卷书,口授皆手泽。
此境几何年,未能忘顷刻。
寤寐恍见之,音容在咫尺。
往时青灯味,此生难再得。
纵使画能传,深恩报罔极。
大孝慕终身,赤子心不失。
人为物欲移,少时浑不忆。
嗟嗟尘壒中,自朝至日昃。
惟余夜梦清,常侍亡亲侧。
依然一卷书,口授皆手泽。
此境几何年,未能忘顷刻。
寤寐恍见之,音容在咫尺。
往时青灯味,此生难再得。
纵使画能传,深恩报罔极。
这首诗表达了对已故亲人深深的怀念与感激之情。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在梦中与亡亲重逢的情景,以及亡亲在世时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教导,展现了孝道的深远意义。诗中提到的“大孝慕终身”,强调了孝顺不仅是短暂的行为,而是贯穿一生的情感。而“赤子心不失”则表明即使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内心的纯真与对父母的爱不会改变。
“人为物欲移,少时浑不忆”两句,反映了人在成长过程中可能因外界诱惑而逐渐淡忘了最初的纯真与对父母的感恩之心。然而,“惟余夜梦清,常侍亡亲侧”则表达了即使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常伴左右,但心灵深处对父母的思念与回忆却始终清晰。
“依然一卷书,口授皆手泽”描绘了亡亲在世时通过书籍传授知识与智慧,其言传身教的影响如同亲手所留下的痕迹一般深刻。这种教育方式不仅传授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传递了价值观与道德观,影响着后人的一生。
“此境几何年,未能忘顷刻”表达了对亡亲教导的感激与怀念之情,即使时间流逝,这份记忆与情感也难以忘怀。“寤寐恍见之,音容在咫尺”则是对亡亲形象的生动描绘,即使在梦中也能感受到亡亲的声音与面容,仿佛就在身边。
最后,“往时青灯味,此生难再得”表达了对亡亲在世时共同度过的时光的怀念,以及对这些时光无法再次拥有的遗憾。“纵使画能传,深恩报罔极”则表达了即使能够通过艺术作品来纪念亡亲,也无法完全回报其深沉的恩情,体现了对孝道的深刻理解与对亡亲的无限感激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与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孝道的崇高与永恒,以及对已故亲人的深切怀念与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