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诗僧泐季潭江南》
《送诗僧泐季潭江南》全文
元 / 宋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方外何尝浪得名,士林高处学迁莺。

远公能重陶元亮,老汉常陪石曼卿。

日暮碧云追雅致,阳春白雪有馀声。

江南烟雨楼台好,尽意推敲不用惊。

(0)
鉴赏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宋褧赠送给一位名叫泐季潭的诗僧,题为《送诗僧泐季潭江南》。诗中表达了对诗僧才华的认可和对其江南之行的期待。首句“方外何尝浪得名”称赞诗僧在佛门之外也享有诗名,暗示其才华出众;“士林高处学迁莺”进一步赞美他的文学造诣,将他比作能从士林高处迁徙的黄莺,寓意其诗歌清新脱俗。

“远公能重陶元亮”借东晋名僧慧远尊重陶渊明的典故,表达对泐季潭品格的认同,认为他有如陶渊明般的高洁情怀;“老汉常陪石曼卿”则以自己自谦,表示愿意像北宋文人石曼卿那样陪伴诗僧,共同探讨诗艺。

“日暮碧云追雅致,阳春白雪有馀声”描绘了江南烟雨中的诗意氛围,暗示诗僧的诗歌如同日落时分的优美景色和高雅音乐,余音绕梁。最后,“江南烟雨楼台好,尽意推敲不用惊”祝愿他在江南的旅程中,尽情享受创作的乐趣,不必担心外界干扰,表达出对诗僧创作生涯的美好期许。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流畅,意境优美,既是对诗僧的赞美,也是对友情的寄托,体现了元代文人士大夫对诗歌艺术的崇尚和对友情的珍视。

作者介绍
宋褧

宋褧
朝代:元   字:显夫   籍贯:大都宛平(今属北京市)   生辰:1294-1346

宋褧(1294-1346), 字显夫,大都宛平(今属北京市)人。泰定元年(1324)进士,授秘书监校书即,改翰林编修。后至元三年(1337)累官监察御史,出佥山南宪,改西台都事,入为翰林待制,迁国子司业,擢翰林直学士,兼经筵讲官。卒赠范阳郡侯,谥文清。著有《燕石集》。延佑中,挟其所作诗歌,从其兄本(字诚夫)入京师,受到元明善、张养浩、蔡文渊、王士熙方等学者的慰荐。至治元年(1321),兄诚夫登进士第一,后三年(1324)显夫亦擢第,出于曹元用、虞集、孛术鲁翀之门,时士论荣之。
猜你喜欢

和过打造部落

奚夷居落瞰重林,背倚苍崖面曲浔。

涧水逢春犹积冻,山云无雨亦常阴。

田塍开垦随高下,樵路攀缘极险深。

汉节经过人竞看,忻忻如有慕华心。

(0)

王宣徽见示延驻慧海长老诗因次其韵

南禅北祖亦何常,足历微尘自不伤。

病脑穷虽居一室,妙缘心已应他方。

禽鱼固欲求栖息,凫鹤宁须较短长。

京府宰官频问讯,且将竿木戏逢场。

(0)

题铜陵陈公园双池诗·其一

南北檐楹照绿波,濯缨洗耳不须多。

天空月满宜登眺,看取青铜两处磨。

(0)

成伯家宴,造坐无由,辄欲效颦而酒已尽,入夜,不欲烦扰,戏作小诗,求数酌而已

道士令严难继和,僧伽帽小却空回。

隔篱不唤邻翁饮,抱瓮须防吏部来。

(0)

和陶杂诗十一首·其三

真人有妙观,俗子多妄量。

区区劝粒食,此岂知子房。

我非徒跣相,终老怀未央。

兔死缚淮阴,狗功指平阳。

哀哉亦何羞,世路皆羊肠。

(0)

阅世堂诗赠任仲微

任公镇西南,尝赠绕朝策。

当时若尽用,善阵无赫赫。

凄凉十年后,邪正久已白。

却留封德彝,天意眇难测。

象贤真骥种,号诉甘百谪。

岂云报私仇,祸福指络脉。

高才食旧德,但恐里门窄。

伤心千骑归,赠印黄壤隔。

惟有庭前桧,阅世不改色。

千年与井在,记此王粲宅。

(0)
诗词分类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诗人
黄绍箕 陈叔达 关盼盼 赵顼 李忱 刘义隆 鲍寿孙 窦叔向 刘伶 陈玉璂 宝鋆 孟简 林之奇 陈文烛 崔护 颜师古 周子义 石达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