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禅北祖亦何常,足历微尘自不伤。
病脑穷虽居一室,妙缘心已应他方。
禽鱼固欲求栖息,凫鹤宁须较短长。
京府宰官频问讯,且将竿木戏逢场。
南禅北祖亦何常,足历微尘自不伤。
病脑穷虽居一室,妙缘心已应他方。
禽鱼固欲求栖息,凫鹤宁须较短长。
京府宰官频问讯,且将竿木戏逢场。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颂所作,名为《王宣徽见示延驻慧海长老诗因次其韵》。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禅学的理解和生活态度。
“南禅北祖亦何常,足历微尘自不伤。” 这两句是说,无论是南方的禅宗还是北方的祖庭,他们的教义都在变化,而行者脚踏尘世,却能保持心灵的清净,不受外界污染。
“病脑穷虽居一室,妙缘心已应他方。”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即使身体有疾病,生活困顿,只身处一间屋子,但内心却与远方的妙好的因缘相连,精神上得到了超脱。
“禽鱼固欲求栖息,凫鹤宁须较短长。” 这两句用比喻的手法,通过鸟类寻找安身之地的自然本能,暗示了人生在世,也应寻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不必过分计较得失。
“京府宰官频问讯,且将竿木戏逢场。”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状态,即使身处繁华都市,官员们也常来探问,但诗人宁愿用竹竿钓鱼,以此自娱,表现出一种对世事淡然的态度。
整首诗通过简练自然的语言,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