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凉斜倚赤阑桥,天远碧烟消。
酒醒忽见花间影,轻云散、月在林梢。
野火青山隐隐,渔歌绿水迢迢。
当年曾此醉清宵,共棹木兰桡。
白头重蹋行春路,同游伴、半已难招。
夜静单衫露冷,玉人何处吹箫。
夜凉斜倚赤阑桥,天远碧烟消。
酒醒忽见花间影,轻云散、月在林梢。
野火青山隐隐,渔歌绿水迢迢。
当年曾此醉清宵,共棹木兰桡。
白头重蹋行春路,同游伴、半已难招。
夜静单衫露冷,玉人何处吹箫。
这首诗是明代文徵明的《风入松·行春桥望月》,描绘了夜晚在行春桥上赏月的情景。诗人斜倚赤阑桥,感受到夜的清凉,远方的天空中,青烟消散,展现出一片开阔的夜空。酒醒后,他意外地在花丛中看见了月影,轻云飘过,月光洒在静谧的树林之上。青山与野火相映,远处传来渔歌,流水潺潺,营造出宁静而深远的画面。
诗人回忆起往昔在此度过的一个清宵,与友人共乘木兰舟,那份欢乐仿佛还在眼前。然而,如今白发添,旧日的游伴已有不少离世,难以再聚。夜深人静,诗人独自踏着春路,感到孤独和凄凉,此时只有露水打湿单衫,更添凉意。他想象着那个熟悉的玉人,不知此刻在何处吹奏着箫声,引发了无尽的思念。
整首诗通过月夜景色的描绘,表达了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旧友的深深怀念,情感真挚,意境优美。
我公本当代奇人,不以文章得言,不以富贵易志,不以禄位而撄其心胸,是儒将,是忠臣,数十年为国效勤,合德永终,未服蛮夷留隐憾;
小子乃中兴继起,或则舳艛从事,或则鞭弭周旋,或则战功而离其左右,亦慈云,亦化雨,三千里讣音传到,感恩知己,还为天下哭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