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析枝二首·其一》
《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析枝二首·其一》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

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边鸾雀写生,赵昌花传神。

何如此两幅,疏淡含精匀。

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

(0)
注释
论画:评价绘画。
以形似:只看表面相似。
见与儿童邻:如同儿童的眼光。
赋诗必此诗:作诗仅限于此。
定非知诗人:必定不是真正的诗人。
诗画本一律:诗画本质上相通。
天工:自然。
与清新:与清新的意境。
边鸾:画家名。
雀写生:画活灵活现的雀鸟。
赵昌:画家名。
花传神:捕捉花朵的灵魂。
何如:怎能比得上。
两幅:两幅作品。
疏淡含精匀:疏淡而精妙的均衡。
一点红:那一点红色。
解寄:蕴含。
无边春:无尽的春意。
翻译
评价绘画只看表面相似,如同儿童的眼光。
作诗若仅限于此,必定不是真正的诗人。
诗画本相通,都追求自然与清新的意境。
边鸾擅长画活灵活现的雀鸟,赵昌则能捕捉花朵的灵魂。
这两幅作品多了一份疏淡而精妙的均衡。
谁能说那一点红色,不蕴含着无尽的春意。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作品,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析枝二首之其一。诗中通过对画作的鉴赏,表达了作者对于艺术创作的理解和见解。

"论画以形似" 开篇即点出了传统评价绘画的一种观念,即以是否形象逼真为标准。但是紧接着的"见与儿童邻"则表明这种简单的形似并非高水平艺术追求,甚至可能显得幼稚。接下来的"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则进一步指出,如果只追求形式上的模仿,那么这样的诗歌也只能是浅尝辄止,缺乏深度和内涵。

"诗画本一律" 这句话揭示了作者对于文学与绘画艺术同源的理解,即二者都应遵循自然之道,追求天然无为之美。"天工与清新"则强调了这种创作理念中的两个关键词汇:天工指的是自然而不做作的风格,而清新则是对艺术作品中那种生机勃勃、清爽脱俗感觉的追求。

接下来的两句"边鸾雀写生,赵昌花传神"点明了两个具体的艺术典范。边鸾和雀之能够生动地描绘生物,显示出高超的技艺,而赵昌则能以其画笔捕捉到花的精神内核,即便是静物也能展现生命力。

最后两句"何如此两幅,疏淡含精匀。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表达了对这两种艺术境界的赞美。这两幅画作在疏淡中蕴藏着精深的意境,而那一点点的红色却能承载起无尽的春意,展现出诗人对于艺术微妙之处的感悟和欣赏。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两幅画作的鉴赏,更是作者对于艺术创作本质的深刻见解。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诗三百三首·其一二二

浪造凌霄阁,虚登百尺楼。

养生仍夭命,诱读讵封侯。

不用从黄口,何须厌白头。

未能端似箭,且莫曲如钩。

(0)

诗三百三首·其五

琴书须自随,禄位用何为。

投辇从贤妇,巾车有孝儿。

风吹曝麦地,水溢沃鱼池。

常念鹪鹩鸟,安身在一枝。

(0)

七夕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鹊横流。

彤云缥缈回金辂,明月婵娟挂玉钩。

燕羽几曾添别恨,花容终不更含羞。

更残便是分襟处,晓箭东来射翠楼。

(0)

出关

山上黄犊走避人,山下女郎歌满野。

我独南征恨此身,更有无成出关者。

(0)

寄阳朔友人

桂林须产千株桂,未解当天影日开。

我到月中收得种,为君移向故园栽。

(0)

江上蚊子

飘摇挟翅亚红腹,江边夜起如雷哭。

请问贪婪一点心,臭腐填腹几多足。

越女如花住江曲,嫦娥夜夜凝双睩。

怕君撩乱锦窗中,十轴轻绡围夜玉。

(0)
诗词分类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诗人
郭茂倩 李宗勉 毕世长 傅光宅 李阳冰 祝钦明 蔡延庆 顾宸 钱肃乐 李恒 武翊黄 曹著 王苏苏 余玠 胥偃 王仲舒 黎逢 陈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