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造凌霄阁,虚登百尺楼。
养生仍夭命,诱读讵封侯。
不用从黄口,何须厌白头。
未能端似箭,且莫曲如钩。
浪造凌霄阁,虚登百尺楼。
养生仍夭命,诱读讵封侯。
不用从黄口,何须厌白头。
未能端似箭,且莫曲如钩。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
“浪造凌霄阁,虚登百尺楼。” 这两句通过描绘高耸入云的楼阁,表达出诗人超脱尘世、追求精神高度的愿望。同时,“浪”和“虚”字也透露出一种虚幻不实的感觉,可能是对物质世界的某种反思。
“养生仍夭命,诱读讴封侯。” 这两句则转向了对生命短暂与人生的无常的感慨。“养生”指的是修身养性,而“夭命”则意味着早逝,这里强调了即便是修养身心,也无法逃脱命运的安排。后一句中的“诱读”和“封侯”,通常与功名富贵相关,但在此处可能暗示了一种对世俗成就的反思。
“不用从黄口,何须厌白头。”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传统的权威和世俗观念的质疑。“黄口”常指儒家经典,而“不用”则显示出诗人的独立思考。后一句中的“厌白头”,即是对生命流逝、头发变白的无奈感受。
“未能端似箭,且莫曲如钩。” 这两句则是在告诫自己和他人,要保持坚定不移的意志,如同箭一般笔直。同时,“且莫”二字,劝说人们不要心态扭曲,如钩一般。
整首诗通过对比鲜明、意象丰富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超脱,是一篇蕴含深刻哲理和情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