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却蓬山不记程,仙班犹忆共同行。
如何一落尘寰后,隔断瑶台百感生。
别却蓬山不记程,仙班犹忆共同行。
如何一落尘寰后,隔断瑶台百感生。
这首诗《寄愁(其一)》由明代诗人梁宪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从仙境回归尘世后的复杂心情。
首句“别却蓬山不记程”,以“蓬山”象征仙境,表达了诗人离开仙境时的模糊记忆,暗示了仙境与尘世之间的距离感。接着,“仙班犹忆共同行”一句,回忆起在仙境中与同伴共处的美好时光,流露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之情。
转折点在于“如何一落尘寰后”,诗人用“一落尘寰”形象地描述了从仙境到尘世的转变,强调了这种转变的突然性和不可逆性。最后一句“隔断瑶台百感生”,则表达了诗人因这一转变而产生的复杂情感,仿佛被瑶台(仙境的象征)隔绝,内心涌动着百般感慨,既有对仙境的怀念,也有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与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仙境与尘世的不同,以及诗人个人情感的转变,深刻揭示了人生境遇变化带来的内心波澜,富有哲理意味,引人深思。
大江东去,只琴书一舸,便无他物。
两点金焦排浪出,曾否高歌题壁。
风打潮头,雨冲篷脚,万顷涛飞雪。
谪仙犹在,相怜如许雄杰。
料想酾酒狂吟,仰天浩叹,豪兴临江发。
世上浮沈成底事,窥破无生无灭。
伍相奔波,知章落井,想去容毫发。
旁人閒指,话君捞取明月。
娃乡人去苔空绿,功德庄严。翠墨循环。
知是南朝第几泉。小桃风绰双屏冷,杉渎桥边。
曾照朱颜。一别金阊十五年。
零落神山,认昌华故苑,丹荔湾头。
荒塘绿荷涨晚,荡夏成秋。
三潭印月,比西湖、潮定风柔。
都换了、断桥废馆,画图收拾芳洲。
回眄海桑全幻,便齐云结绮,曾几来游。
乌衣旧时堂榭,让与閒鸥。
金题锦贉,有丛书、人去名留。
吾老矣,青蓑办否,归时重理渔舟。
《汉宫春.吾家海山仙馆在半塘荔子湾,为南汉昌华苑故址。从伯祖德舆公别业也。水榭风廊,迤迟十数里。中有碧璜,乃仿西湖三潭印月,辟七塘而成者。余足迹遍吴越,曾瞻内苑昆明湖,所称名园未之能及。今人事沧桑,时移景易,维舟凭眺,只余百顷荒塘,荷花送晚耳。夏鸣之、田石友所绘二图犹在友人家。时假披览,尚可指其一二胜概。辛未消夏,偶怀故乡,为拈此调》【清·潘飞声】零落神山,认昌华故苑,丹荔湾头。荒塘绿荷涨晚,荡夏成秋。三潭印月,比西湖、潮定风柔。都换了、断桥废馆,画图收拾芳洲。回眄海桑全幻,便齐云结绮,曾几来游。乌衣旧时堂榭,让与閒鸥。金题锦贉,有丛书、人去名留。吾老矣,青蓑办否,归时重理渔舟。
https://shici.929r.com/shici/TL841yAp.html